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热爱生命》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9


《热爱生命》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隐约:感觉不很明显。
蜿wān蜒yán:弯弯曲曲地延伸。
巉chán岩:一种高而险的山崖。
耷dā拉:松弛地下垂。
骸hái骨:人的骨头(多指尸骨)。
辗转:经过很多地方。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奄yǎn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
吹毛求疵cī:有意抓住人的小过失不放。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近代著名作家。杰克•伦记录片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后来又当过水手去过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他的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一条条的路走不能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马丁•伊登》(1909年),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在杰克•伦敦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叛逆者的性格,逐渐消退,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坑。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吞服了过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2、相关知识: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心魄的力量!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认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强大。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小说通过淘金者身陷绝境,以顽强的毅力,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艰难求生的传奇经历,表现人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二、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2段),写他陷入绝境后面临的种种困难。
第二部分(第23-41段),写他在死亡线上挣扎。
第三部分(第42段至结尾),写淘金者终于被捕鲸船上的科考队员发现并获救。
三、写作方法
1.描写的手法丰富多彩。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上颇见功力。
2.有些细节对烘托主题,描写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3.小说营造了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这个人一路向前挣扎的时候,脑子里却想着比尔会在前面等他,他们会一直直到公司?
从文章的叙述来看,这只是一种本能的想法,他不能不想着以后的处境。脚伤使他难以个人的力量支撑以后的路,所以他希望比尔能相助。至于到达前面的“树木之高大茂盛、吃的东西也很多”,只能算是一种企盼。当然也正是有着这样的企盼,才会有力量支撑他顽强地走下去。
2.怎么看待文中的“金沙”与“病狼”?
这是一种矛盾。他去的目的是为了那袋金沙,但归路的目的却已经发生转变,由于身处逆境,这时最大的热望是能“活下来”。为了生存与活命,那十五磅粗金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现在金沙的取舍决定着生命能否延续。前面的路漫漫,他越来越不能支撑自己,虽说只是十五磅,但相对于他的虚弱之身来说,那绝对是沉重的包袱与累赘。前面路途遥远,如果还要带上这金沙,那他必死无疑,事实上比尔的命运已经说明了这种可能!先倒一半,再全部了放弃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矛盾,但最终生命高于一切,这样他才选择保存生命,舍弃金沙。再看那病狼,对病狼的描写,也是对他的生命意识的一种陪衬。这只是一只垂死的病狼,但是却是对他垂死生命的极限考验。病狼的描写衬托了他的生命的微弱,与病狼的搏斗恰恰体现了他对生存的渴求与最后的挣扎。作家的高明下是以这样的两个物象来反衬人对生命的热爱!
3.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也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这们一个近乎真理的事实--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练习解答】
第一题:在艰难求生的跋涉中,“他”战胜了来自①严酷的自然条件;②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③病狼的威胁;④门我内心中恐惧的心理等方面的挑战?“他”在艰难求生的跋涉过程中,求生的欲望,一次次地点燃了他的生命之火。不知过了多久,不知走过、爬过多少路途,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他最终咬死了狼,吮吸了狼血。他爬着,滚着,微弱的生命能量不断从强烈的求生欲望中得到补充,支撑他同死亡同恐惧斗争。他终于爬到海滨。他被捕鱼的人发现了。船上的人救了他……三个星期后,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他活过来了。是心中怀着对生命的一丝热爱,使他终于绝处逢生。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小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第二题:l~2题:有“想办法确定自己方位”的念头和“—直没有忘了上表”都说明“他”没有放弃对生的追求。
第3题:“他”凭的意志足热爱生命、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第4题:在艰难求生的跋涉中,“他”已经失去了人的健康肌体和意识,就像野兽一样本能地求生。所以用“它”来称呼“他”;“蠕动”—词说明“他”只能爬行,甚至爬不了几步,但他坚持着,一刻也没有放弃求生的意念。
第三题:可采用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来的方式落实要求。
【类文品读】
生命,你好
①每当看到草长莺飞、人欢马叫的时候,我常常想起一样东西——生命,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
②那天,我们正上语文课,门外来了个人,示意王老师出去一下,后来王老师又叫出我的同桌芹凤。那人跟芹凤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就带她走了。
③第四天大课间时,芹凤回来了。她穿了身素色衣服,右臂上戴着黑纱,黑布鞋上缝了层白布。她神色黯然,看上去比实际年龄一下子大了许多。她坐下等着上课,教室里出现了少有的寂静,大家都向她投去同情的目光。我想对她说点什么,但想到此时不管说什么都会勾起她的痛苦,便没开口。
④接着是语文课。王老师提前来到教室,没有讲课,而是声音低沉地说:“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芹凤的妈妈不在了,她的妈妈和我们每个人的妈妈一样,是个勤劳、善良的人。我提议:大家肃立静默一分钟,向她母亲默哀致意。”我们神色庄重地站起来,教室里气氛肃穆。芹凤在大家坐下时泪流满面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大家,谢谢!”
⑤同学们坐下后,王老师 A 地说:“同学们,我们将来都会死的。”话一出口,我们都惊得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啊”了一声。
⑥“不会的!老师不会死,我们也不会死!”我前边的一个男生顾不得举手就喊起来,其他同学也附和着。
⑦“会的。”老师 B 地说,“一个人只要出生,就必然得死,这个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⑧教室里一片沉默。我想,大概死对我们来说太遥远、太残酷了,所以大家才不愿意接受这个可怕的说法吧。这时老师打破了沉闷,说:“你能想像出你的爷爷奶奶曾经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吗?你能想像出你会变成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吗?”
⑨同学们茫然的眼神中流露出惶恐,有的摇头,有的点头,教室里气氛凝重。
⑩“老师,有生命真好。”我蓦然意识到这一点,被一种冲动支配着,站起来说。
⑾“是的。”芹凤接着说,“上次来校那天,我妈送我到村头老槐树下,有说有笑的。那天天气真好,蓝天上飘着白云,鸟雀喳喳叫着从头顶上飞过,这才几天,我就再也见不到她了,她才42岁。”
⑿“生命实在短暂,芹凤的妈妈刚过不惑之年就没了;就算活100岁,那才有多少天?在时间的长河里也不过是一瞬罢了。”王老师沉重地说。同学们又陷入了沉思。
⒀“老师,我们要爱惜生命,对吗?”芹凤又说。“对!’’老师肯定道,“但怎样爱惜生命呢?’,
⒁“好好锻炼身体!”“好好学本领!……多做好事!……少睡懒觉!”……气氛热烈起来了。
⒂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刷”地站起来,准备像往常一样向老师问好。王老师打了个手势制止我们,说:“今天咱们破例,向生命问好。”
⒃“生命,你——好——”师生一齐 C 地说。声音洪亮,响彻校园。
⒄那一节课,老师讲得特别细心,我们听得特别认真,我们仿佛一个子懂事了许多。我偷眼瞥了一下芹凤,她脸上少了些哀戚,多了些刚毅。
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      描写方法;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论的是有关     的话题。
2.将“深情”“平静”“肯定”三个词语分别填人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应是:
A处     B处     C处   
3.你觉得第⑧段中老师提这两个问题的用意是什么?文中另有一处能体现老师这一用意的独特做法是 。
4.文中老师在课上设置这样的话题,对学生来说是否太沉重了,太残酷了?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5.生命是有极限的,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参考答案:1.语言(对话);生命 2.A处:平静;B处:肯定;C处:深情 3.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要珍惜生命。(全体同学)向生命问好 4.略(无论从肯定还是否定角度谈都可以,但要对自己的看法做一点分析,说出理由。) 5.要点: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热爱生命》教案16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ppt课件3
汪国真《热爱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热爱生命》ppt课件(16页)
《热爱生命》ppt课件(22页)3
食指《热爱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热爱生命》教案15
《热爱生命》课堂实录5
《热爱生命》公开课教案15
《热爱生命》ppt课件(22页)2
《热爱生命》ppt课件(27页)
《热爱生命》教案14
《热爱生命》课堂实录4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教案3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13
《热爱生命》教案12
《热爱生命》教案11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导学案2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导学案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ppt课件2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ppt课件1
《热爱生命》说课稿2
《热爱生命》学案3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10
《热爱生命》ppt课件(51页)
《热爱生命》《相信未来》对比阅读
《热爱生命》高效导学案
《热爱生命》ppt课件(14页)
《热爱生命》ppt课件(22页)
汪国真《热爱生命》mp3配乐朗诵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导学案
《热爱生命》ppt课件11
《热爱生命》学案
人性的细节——读《热爱生命》想到的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学设计9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学案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3
蒙田《热爱生命》教学设计2
蒙田《热爱生命》教案1
蒙田《热爱生命》ppt课件1
蒙田《热爱生命》mp3音频朗读
《热爱生命》学案练习及答案
《热爱生命》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信条》教案2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课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