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要让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由《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所想到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11


四川省宣汉中学 刘廷富 
我想结合《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设计,来谈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亦借此来审视自己的思维特质。我先在这里简要地引述一下我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的教学

思路。 

教学目标: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 
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以学生讨论、教师释疑为主。 
教学安排: 
一、教师引入,激情激趣 
提问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对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限于篇幅,答案略,

下同) 
提问2: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梅艳芳红颜早逝令许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一种美,是绝代芳华呢?为什么因曹雪芹困顿早逝而没有写完

的《红楼梦》却依然令人痴迷说不尽道不完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 
提问3:你对维纳斯了解多少?你个人认为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哪个更美?为什么?(教师用投影仪展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图片,简介西方神话中的维纳斯,同时介绍文学史上海涅、

乌斯宾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与“维纳斯”有关的几个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探讨主旨 
(一)、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提问4: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要求学生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一步主要是让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

,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行文的思路) 
(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 
1、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5: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 
提问6:在这里 “特殊”“普遍”的内涵是什么? 
提问7:第3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维纳斯的美的? 
提问8: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本文启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提问9: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尽量用原文回答) 
提问10: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提问11:文中一会儿说复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会儿又说是顺理成章,怎样理解这种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什么? 
提问12:面对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你能设想一些复原方案吗? 
提问13:也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本文启示二: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 
3、研习课文第三部分 
提问14:假如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艺术效果会怎样?(用原文回答) 
提问15: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双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么? 
本文启示三: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 
4、总结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学命题,即如何认识“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种美,②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③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

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 
三、拓展迁移,外联内化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看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范例来佐证之。 
1、理论论述: 
①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辩若讷”,“无物之象”; 
②《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 
2、古今中外的艺术实例: 
①罗丹《沉思》《巴尔扎克像》②《巴黎圣母院》的喀西莫多形象③深山藏古寺④踏花归去马蹄香⑤齐白石画虾画鸟与朱耷画鱼⑥《寻隐者不遇》⑦《陌上桑》⑧《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

⑨《老残游记》里对于王小玉歌唱的描写⑩“荷马史诗”中对于海伦的美的描写等等。(不必全用) 
3、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① 本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是否因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请写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② “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完美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③ 假如你去买“维纳斯”雕像,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请写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 

这份教学简案没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只能算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循序渐进,中规中矩。若要从新颖性上来要求,教者完全可以采用拦腰爆破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就所见的“维纳斯”

雕像的美展开想象,再介绍自“维纳斯”雕像发现以来世人提出的种种复原方案,让学生也来参与创造,试着提出自以为好的复原方案,就此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然后再学习课文一、

三部分,从而上出新意来。这也不失为一种训练思维的好方案。笔者之所以还是选择了常规教学设计,是要说明教学常态中思维训练依然不可缺少,而且显得更为必要。创造性教学也许更能

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是每个教师都当努力追求的,应该贯穿在自己一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常态更反映着教学的实际,因而更接近教学的本质。下面就具体结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来谈谈其中究竟蕴藏着教师怎样的思维因素、思维特征,体现着怎样的思维训练的特质。 
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三步四环节,以下分说之。 
第一步为教师引入,激情激趣,设为三问。提问1纯粹是开放式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拘一格,不求一律,让学生思维充分发散,从思维指向上说则是趋异,即求异思维;学生

根据自身水平能说多少,能说多深都可以,比如学生能说到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剧美、和谐美、整体美、优美、壮美、凄美等等,都值得肯定。提问2从思维指向上说则刚好

相反,属于聚合思维,亦即求同思维;要求学生从几个看似不相关的社会现象里抽绎出它们的相同点,即它们都蕴涵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有时生活因缺憾而多彩,

艺术则因缺憾而完美。其实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问3则从比较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鉴别“维纳斯”那与世绝伦的

美,而学生还能从教师展示的罗浮宫“三宝”尤其是“胜利女神”雕像的比较中对缺憾美有更深的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运用相关联想给学生讲述了几个与“维纳斯”有关的逸事。一是德国

作家海涅病重还要去罗浮宫向“维纳斯”作最后的告别;二是俄罗斯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她使我们挺立身子》中描写一位颓废的家庭教师如何受到“维纳斯”雕像的洗礼,人格升华,重

新做人;三是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疑,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讲这几个逸事,看似旁

逸,实则是告诉学生“维纳斯”雕像自从发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全世界无数的观赏者,得到无比的推崇和赞美;可是在众多的赞美中,只有清冈卓行艺术颖悟卓尔不群,独

具只眼,发前人之未发,从维纳斯的断臂里窥见到了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这一问至少具有这样两个价值。一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

动中要充分发挥思维中的联想能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善于建立知识链接,帮助学生打通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二是教师要善于置疑激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求异,

使学习和探究走向深入。 
第二步为研习课文,探讨主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只设一问。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能迅速而

准确地用原文语句筛选有效信息,提取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和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在此,阅读有较强的方向性,要让学生善于整体把握,善于抓住联系,分清主次,学会辨析,旨在培

养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准确性和概括力,使之养成强烈的筛选意识,形成较强的筛选能力,具有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在现代生活中赢得先机。我有一次送教下乡,曾用此方案指导一区乡中

学的高一学生学习本课;由于学生语文素质很差,在此一环节上学生就不能准确地提取筛选信息。尽管是公开课,我没有追求教学的所谓完美,不顾学生的实际照原有方案讲下去,而是大胆

地修改了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和归纳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阅读议论性文章的基本方法,即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基本方法和阅读理解文章的一般入手点,让学生明确何为主

旨句、关键句、领起句、总结句、点题句、概括句、过渡句、指代句、抒情议论句,它们一般出现在文中的什么位置,有些什么语言上的标志,能起什么作用等等,既授鱼又授渔,直到学生

真有收获为止。也许人们对这堂课的评价不一,但我自以为它却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求实精神,体现了教学上的机智和变通,这无疑是一个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即时性表现。 
第二环节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依循课文三部分进行,设为十一问。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也就是要解决疑难,从而真正读懂课文。在这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于无疑处生疑”,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而要深入钻研,细心玩味,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问题设计既涉及形象思维训练,又涉及抽

象思维训练,还突出了辨证思维训练,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问题5、9、10、14、15五问侧重于提取筛选信息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

准确性与明晰性,让学生在第一环节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领会作者新锐的艺术见解,是对第一环节的深化。问题6重在辨析概念的内涵,答案来自对第一、二部分重要信息的整合,能体现出学生

思维的概括性、整合性与深入性。问题7重在检测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问题11则有意设疑,在比较中作鉴别,训练学生思维的判断力与鉴别力和思维的正确性、严密性与深入性品

质。问题12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鼓励创见,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的新异性、创造性。问题8、13则意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

一,必须反复训练以为生用。分析—综合—概括,这是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重要过程。而此环节中三个启示的得出,更是抽象思维中辨证思维训练的结晶。此一环节问题设计较多,有烦琐之

嫌,但我以为本课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价值较大,值得深入咀嚼,故此不惮其烦,把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步为拓展迁移,外联内化。具体操作为,先就本课涉及的虚实相生艺术原理作一定的理论上的深化。再引导学生调动思维库存,就自己生活中或学习里遇见的有关实例来加深对课文中阐

述的“缺憾美”和“虚实相生”等艺术原理的认识。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例子,主动去联想想象,去比较鉴别,撞击出思想的火花,盛开出绚丽的思维火花。比如例①、②可用来侧重

说明“缺憾美”的问题,其余例子则都是运用“虚实相生”艺术原理的经典实例,十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大量的联想想象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最后以作业的形式总结本课的学习。作业①、③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要求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残缺与完美”的辨证关系,掌握“虚实相生”的艺术

规律和艺术方法,学以致用,培养思维的畅达性、灵活性、深刻性。作业②则侧重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驰骋想象,描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维纳斯形象,使灵魂在美的洗

礼中升华。 
应该说,整个教学活动都有意识地渗透着教师的思维活动,进行着思维的训练,让思维训练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始终关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在这里,我觉得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思维特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必须以良好的知识素养为前提条件,舍此就会华而不实。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必须随时充电,增加知识储备,并在此过程中健全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独特的思维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占

据主动,直抵语文教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析疑解难,精见迭出,游刃有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教师自己的思维品质、思维

能力没有发展好,是难以发展好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有感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实录2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8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创新课例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31页)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7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6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5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4
《米洛斯的维纳斯》flash课件1
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原文阅读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3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2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1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1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9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8
《米洛斯的维纳斯》公开课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6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5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4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实录
《米洛斯的维纳斯》汇报课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3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2)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米洛斯的维纳斯》ram音频课文朗读(女声)
《米洛斯的维纳斯》过关检测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训练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练习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9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8
换个角度解读《米洛斯的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mp3音频课文朗读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2
缺憾的美——读《米洛斯的维纳斯》
从残缺美到美的残缺——读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
走近维纳斯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札记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7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6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5
《米洛斯的维纳斯》ppt课件4
《米洛斯的维纳斯》同步百分测验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