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迷娘(之一)》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2-27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 

2.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迷娘曲》。 

这支音乐,是作曲家舒伯特为歌德的著名诗歌《迷娘曲》而谱写的曲子。《迷娘曲》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 

二、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歌德除了诗歌之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恩格斯说:“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现实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 

2、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 

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 

3、资料链接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三、初读、理清文脉 

请同学们朗诵诗歌,感知诗歌所写的内容。(配乐诗朗诵:播放舒伯特《迷娘曲》)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 

1、诗的第一节唱出了迷娘对故国意大利的                                          。 

开篇“你知道吗”的提问,似轻轻私语,一下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 

“你可知道那地方”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 

“前往,前往”是催促,也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 

你前往!”,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 

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 

2、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                                                    。  

开头直接引出故园的“那所房子”,选择圆柱厅堂、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意象,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 

3、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                                              。 

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 

明确:1、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   2、那宛若仙境的家园    3、险峭、怪美 

四、核心探究 

任务一 

赏析诗歌的意象 

【任务设计】 

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  

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 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  

效果:诗人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2、《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 

3、《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挑金娘和月桂。 

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作用: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造出美更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 

任务二 

欣赏艺术手法 

【任务设计】 

1、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这种称呼的转换则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和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 

“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 

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倾诉对象的情感复杂、真挚,既美好又哀婉。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重章叠成和反复 

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 

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补充】 

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 

复沓又重章,重言、复重复,是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写作手法。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 

叠字是复沓手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会经常用到叠字的方法。叠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叠字呢? 

1.使用叠字,绘景造境 

使用叠字描绘景物,会使所绘之景更具鲜明的特色美,而使用叠字又能营造出隽永深远、意味无穷之境。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2.使用叠字,状物传情 

若能将叠字巧妙地融入文章中,还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如:“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3.使用叠字,刻画形象 

使用叠字刻画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简洁丰满,生动传神。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以“密密”修饰“缝”,刻画了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缝衣动作。 

4.使用叠字,描摹声响 

叠字使用得当,对于描摹声响有着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形容沉重雄壮的琵琶声,“切切形容细碎急切的琵琶声,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琵琶声,化声音之无形为有形,似触手可及,从而使琵琶声极具艺术感染力。 

五、主题归纳 

“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艺术特色 

①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蘸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抒发出来。 

②回环往复,感情浓烈。 

每节诗的前半部分(主歌)都以迷娘的询问和叙说的口吻来描写故乡,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来直抒胸臆,表达渴望返回故乡的迫切心情。 

七、完成随堂练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迷娘(之一)》教学设计5
《迷娘(之一)》学案2
《迷娘(之一)》教案4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迷娘(之一)》ppt课件(24页)
《迷娘(之一)》《树和天空》教案1
《迷娘(之一)》ppt课件3
《迷娘(之一)》ppt课件2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ppt课件
《迷娘(之一)》导学案
《迷娘曲》原文阅读及赏析
《迷娘(之一)》ppt课件1
《迷娘(之二、之三)》原文阅读
《迷娘(之一)》教案1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