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0-21


诗词三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目标 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预习】
一、注音或写字
金樽(    )   投箸(    )  闻笛fù(    )  侧畔 (      ) 长 (     )精神   qióng (     )楼 歧(    )路  酬(     )   烂柯(   )人
婵(     )娟  宫què  (     ) 低绮(     )户              
【学习过程】
(一)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
珍羞            直万钱                      济        
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情感、哲理: 诗人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象征前途的渺茫。
(2)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情感、哲理: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品格的写照。
4.品特色。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用典。诗人自比姜尚、伊尹,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君赏识以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
 
(一)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1.解释词语
闻笛赋_______________   烂柯人_______________  
歌一曲_______________  长________  弃置身              
2.知内容,想意境。
① 交代了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的诗句是  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   
②交代了诗人回乡所见的两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写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的两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情感、哲理: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4.品特色。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现状?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运用典故。写回乡所见,人事全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对此情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物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比喻。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   
其中包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心胸乐观豁达的高尚境界  。
(三)、活动3、学习《水调歌头》
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
苏轼(1037一l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
苏轼是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
1.解释词语
宫阙 ____________      归去___________  琼楼玉宇____________  
何似 _____________   何事 _________    婵娟 _____________ 
2.知内容,想意境。
①写出了诗人思想矛盾的诗句是: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②交代赏月之间,时间悄悄流逝的诗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③“人生不如意,常常十之八九”,这正如诗中所写的“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那样,人生充满了悲苦与欢乐,不可能事事圆满。
3.悟情感,析哲理。
①诗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情感、哲理:  写出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
②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感、哲理: 抒发了诗人希望天下人都能团圆的美好心愿。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情感、哲理: 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
 
4.品特色。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此诗句蕴含什么哲理?
  这诗句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它说明离别等令人伤心、无奈的事总是难免的,世事往往有缺陷的道理
②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的含义?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纵然千里隔绝,也能同赏一轮明月,犹如咫尺相依。难遣之情至此释怀,这是自我安慰,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宽慰,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标题: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导学案
文件大小: 8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x课件(48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表格式教案2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综合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知识点重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5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45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4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5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拓展阅读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5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诗词三首》ppt课件(36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