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 >>
翟甜《品牌命名的语言之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翟甜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5-12


9.(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品牌命名的语言之美
翟 甜
      一直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国际化的商业往来中,产品的推广过程往往兼顾着语言与文化的传播。品牌最终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依靠自身产品的价值以及能否真正站在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上去为其服务,也需要生产者在树立品牌形象时切实考虑消费者需求。其中,消费者的语言习惯是文化习惯的具体反映之一。众多商家在缔造品牌文化时,如何让自家品牌“响亮而大气”,以最精准的语言体现企业文化内核,成为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品牌所体现的汉语之美与汉语文化自信有深刻的联系。
       纵观中国传统品牌的命名,在选字用词时,老字号品牌多选用“福、庆、德、泰”等中国人认知中与吉祥喜庆相关的字词,如“全聚德”“隆庆祥”“瑞蚨祥”“盛锡福”等,这就很容易激活汉语母语者对品牌产生积极的联想,增加认同性。另一方面,传统品牌塑造过程也重视语言所代表的意象的产生。如“张一元”的“一元”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同仁堂”中,“同仁”源于《易经》,意为和同于人,宽广无私;“丰泽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丰富而味道润泽的情景。老字号品牌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无形中影响了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的潜意识。同时,传统品牌名称在发音上多为三音节,在音节上,既凸显于平淡的双音节词,又不会像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词那样增加记忆负担。而第三个音节的声调多为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这就使得这个音节音响效果出色,朗朗上口且易于汉语语言使用者记忆。传统中华文化的自信通过老字号的汉字、意象、韵律得到多方面表达。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指出,汉语借用外来词时,意译是正常的方法,音译只是变通的方法。作为美式快餐代表的“麦当劳”(Mcdonald's),进入中国后,作为外来词,“麦当劳”采取的是直接音译的造词方式,但这很难使人直接从语言形式中把它的意义推断出来。“麦当劳”代表的意义已突破了作为一种食品的基本词汇内涵,而成为美国快餐,乃至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20世纪美国文化的强势蔓延,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音译词这样的造词方式,本身是两类相异文化的一种无缝对接。但由于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这种音译词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表。2017年10月12日,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其各地分公司也将陆续更名。这一做法立刻引发网友的热切关注。据介绍,此次名称的变化也体现了企业进一步中国本土化的需求。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放弃了以前直接音译的命名方式,更多地选择利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之美、向中国文化靠拢的做法来为自己的品牌命名,以达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效果。如全球著名的民宿网站Airbnb将自己的中文名定为“爱彼迎”,此名可使中国人明显感受到该品牌内涵中浓烈的“彼此相迎之意”;瑞典享誉全球的家居品牌IKEA译名为“宜家”,这一译名取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室宜家”,使熟悉中国文化的消费者非常容易与舒服适宜的家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共鸣。
       中国品牌“走出去”同样体现汉语之美。“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从根本上说,语言的自信来源于文化的自信,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相当程度上源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对外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方式的选择上,传播者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我们日常熟悉的语言表达手段。当中国制造的小米手机风靡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时,“Xiaomi”的汉语拼音也在这些国家和人们的口中传递;在覆盖世界142个国家的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上,“给我起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已成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经常对汉语老师提出的请求;“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已然成为在华留学生最想在自己国家使用的中国名词。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的传播,由中国创造的新词汇、新名称正逐渐成为沿线国家的热词和流行语。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除依靠自身产品的价值以外,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实际需求。
B.老字号品牌多选用中国人认知中与吉祥喜庆相关的字词,以此激活汉语母语者的积极联想,增加认同性。
C.随着中国实力增强,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采用意译的方法,向中国文化靠拢,迎合中国消费者。
D.中国创造的新词汇、新名称正逐渐成为沿线国家的热词和流行语,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品牌从消费者的语言习惯出发,将自身的产品与美妙的意象联系起来,增加品牌传播的能力。
B.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这种音译词曾一度成为“时尚”的代表,是因为不同文化背后的实力之差。
C.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命名方式更加中国化、本土化,反映出中国实力的增强和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D.传播者们对外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时越来越多采用国人熟悉的语言表达手段,带来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3)品牌命名的汉语言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
9.【解答】(1)C.“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采用意译的方法”说法太绝对,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越来越多的洋品牌”,且也不是完全意译。故选C。
(2)D.“传播者们对外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时越来越多采用国人熟悉的语言表达手段,带来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错误,选项因果颠倒,原文最后一段是“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相当程度上源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3)内涵方面:品牌命名选字用词有善意美好的内涵,能激发消费者积极美好的联想;韵律方面:有韵律感,声调多为平声,朗朗上口又易于记忆;文化方面:彰显国家的文化魅力和民族凝聚力,体现世界认可的文化自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鲁迅的浙东脾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作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涌流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时中《人生意义何处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哈金《小说中的细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庚《青与绿》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玉明《孔子赞赏的中庸》阅读练习及答案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岂有哑巴缪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什么是好的童年书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智勇《史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为事件的舞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对悲剧的深沉纪念》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冰《散文的情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健《无情不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仪与国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微时代彪悍登场,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浅阅读”的危险》阅读练习及答案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谈谈<古文观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回到古代住旅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文心玩趣话“文玩”》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