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1-11 |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时期儒家担当观开始形成,这一时期敬重君子人格,儒家典籍中有关君子的记载很多,而君子必须有担当意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则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等。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士大夫的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宋代建立后,理学兴起,儒家担当观才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文献中较早使用“担当”一词的,是程颢、程颐两人的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为理学大师使用,一般士人、大臣也广泛使用。元明时“担当”的使用更为普遍。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等勇于担当,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责任意识是儒家担当观的核心内涵。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孔子敢于担当,奔走列国,虽饱受磨难亦不肯放弃。孟子救世心切,声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东晋祖逖为北伐中原,“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唐代韩愈雄心勃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到宋代,理学家们积极承担匡救天下的重任,如张载评价程颢“救世之志甚诚切”,范仲淹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代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为无数后人景仰。
忧患意识、君子人格、奉献精神也是儒家担当观的重要内容。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最典型反映儒家忧患意识的,当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正因为如履薄冰的心态,君子、士人才能成就担当的责任。儒家注重培养君子人格,强调道 | |
| 标题: |
福建省仙游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05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