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白萩《雁》赏析
作者:白萩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4-24


雁    
                     白 萩

 

白萩(1937—),原名何锦荣。台湾台中市人。1956年商业职业学校毕业。1959年加入“创世纪”。1964年发起组织“笠”诗社。现为《笠》诗刊主编。主要作品集有《娥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征》、《白萩诗选》、《香颂》等。

 

    我们仍然活着。仍然要飞行

    在无边际的天空

    地平线长久在远处退缩地引逗着我们

    活着。不断地追逐

    感觉她已接近而抬眼又是那么远离

 

    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

    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

    我们还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风上

    继续着一个意志隐入一个不完的魇梦

 

    在黑色的土地与

    奥蓝而没有底部的天空之间

    前途只是一条地平线

    逗引着我们

    我们将缓缓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

    夕阳不知觉的冷去,仍然要飞行

    悬空在无际涯的空中孤独如风中的一叶

 

    而冷冷的云翳

    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赏  析

诗人妻子陈文理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谈到她的丈夫和这首诗:“对一个生活在安稳环境中的人,是不会了解白萩颠沛失所的困顿。生存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重担,从诗作便能领会”。《雁》这首诗当然同诗人的生活际遇有一定关系,但作为艺术创造,也不能做简单理解。此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虽九死而不悔”的生存状态,更主要是来源于诗人内在的生命意志的投射。

诗中的“雁”,是诗人所借用的基本形象,而其中寄寓的则是诗人的灵魂。这首诗一开始就把雁推到了一个无奈的生存空间:在无边际的天空,追逐一条随追随退、永远也达不到的“地平线”。这里隐喻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处境。这是一种无法擅离的宿命。只要我们活着,就只能如此,这一节,写雁的生存状态和意志,为全诗定下了悲苦的基调。

第二、三节,从两个方面深化这一主题。一是生存历来如此。天空还是“祖先飞过的天空”,翅膀还是遗传的“祖先的翅膀”,从古到今,一代代地永远“继续着一个意志隐入一个不完的魇梦”。这是人类生存的亘古不移的法则,任何人也无法逃脱这一生命定律。一是生存万分艰难:天空无底,地平线无垠,从生到死,即使太阳冷去,即使“孤独如风中的一叶”,也“仍然要飞行”。这里已不单纯是生存的困顿,而是以困顿的生存烘托生命意志的执拗与顽强。不再是无可奈何的悲叹,而是顺应自然的人生信念的高扬。

最后一节,以冷漠的无情的云翳同大雁的飞行相比并,相对照,有控诉环境的意思,但更主要是在有生命与无生命之间凸现生命的骄傲和价值。整首诗的底色是灰暗的,黑色的土地,奥蓝的天空,冷去的夕阳,冷漠的云翳,这正形象地表现了全诗低抑的情调。初读这首诗,我们仿佛被一种悲慨的浓雾所包围。但是,且慢,不要浅尝辄止,当我们反复吟读,真正进入到诗的深层底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悲慨中蕴含着一种巨大的力量,就会从心灵中迸发出一道哲理之光,照彻天地间的迷雾。这时,你必将会昂起头来,满怀崇敬的心情,望眼前那一行大雁排空而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雁》教学反思
《雁》读后感
《雁》ppt课件(13页)
《雁》教案5
《雁》ppt课件(10页)
《雁》教学设计4
《雁》ppt课件(30页)
《雁》学案
《雁》教案3
《雁》ppt课件3
《雁》的主题浅探
《雁》ppt课件2
《雁》课外练习
《雁》课内练习
石钟山《雁》电子课文阅读
《雁》说课稿
《雁》教案2
沪教版《雁》ppt课件1
沪教版《雁》教学简案
《雁》课堂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