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卷的讨论
|
|
作者:李小勇 上传者:李小勇 日期:15-07-19 |
编者按:暑假开始,同学们很关注2015浙江高考作文卷,纷纷打电话给杭州契美作文工作室首席教师李小勇老师,话题较为集中的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作文?李老师耐心细致地作了如下解答。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的讨论
李小勇
【试题回放】
2015浙江高考作文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讨论】
生:“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含义?
师:大意是从一个人的言辞里是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了解了作者的文章风格,就知道他的性格特点。这句名言警句的要点是言行一致。
生:“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的含义?
师:大意是古往今来很多人言语表达与内心所想并不相符,从一个人的文章中也未必就能真正看到其人的真实面貌。这句名言警句的要点是言行未必能一致。
生:第一则,命题者对名言警句的解释用了“应该”,而你解释为“可以”,怎么理解?
师:“应该”和“可以”均是能愿动词,词性是相同的,从翻译的语义来说,用“可以”,要通顺一点;从解读的角度来说,用“应该”: “应” 是应(yīng )“该”是当,引申为料想理该如此。应当,表示肯定,更适合。
生:第二则,命题者对名言警句的解释用了“可能”,而你解释为“未必”,怎么理解?
师:“可能”是副词,解释为也许、或许,表示对情况的猜测、估计,猜测语气委婉一些;“未必”是偏正短语,解释为不一定,意思和“必定”相反。
生: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的立意是对立的统一。学姐跟我们说,对二元论作文的立意,以往最佳的方法是,既赞成第一种观点,又赞同第二种观点,综合起来写。比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甲卷),立意:1、要相信自己 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3、既要相信自己,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今年高考作文卷既能文如其人,又能文不如其人,行吗?
师: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卷又采用为人文而思辩,为文采而思辩的二元论的作文形式,但有点变化,就是淡化审题难度。今年的文题在立意上很明确:1、文如其人。2、文不如其人。这两种是新常态。3、有时文如其人,有时又文不如其人。这是特殊新常态。因为人性是复杂变化的,从历史上看,竹林七贤之一旳向秀,既追求个性自由,反对门阀权贵,又竭力维护士族制度,折射出人性的双重性;从当社会看,那些被拿下的大老虎,有一些高官,前面还能讲廉洁,到临退休搞腐败,说明人性发生变化,这叫晚节不保,或者功亏一篑。
生:是啊,我刚才演绎了一下,可以多角度展开论述。前两种好展开,第三种有点难度,弄不好,很难自圆其说。还有,今年的题目有点怪怪的,文题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这样设置条件,明显告知要写议论为主的文章,后面还要加1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师: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即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都可以写。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太适合写成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最适合写成议论文。
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看法是自己的观点、主张,有什么要求?
师:对生活中的问题的观点看法,应该正确、鲜明。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因此,它们是论述的灵魂。
生:您退休前在学校里给同学们做过这样的训练吗?
师:做过。你听好:2011年深冬的一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张华在回校的路上为救一名不慎落入化粪池的老人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事传开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争论。那么,你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生:赞同不赞同都要说吗?
师:对!
生:值得。因为他的行为不仅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宏扬了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不值得。因为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对于社会和国家不可能再有大的贡献。张华品学兼优,风华正茂,是国家的栋梁,他的生命价值更大。
师:触类旁通,迁移一下就可以了。
生:明确。但我觉得要写这篇文章的难点,是论据的例举。
师:蚕不吃桑叶吐不出丝;蜜蜂不采百花酿不出蜜;你不占有材料,无法写出文章来。不仅要占有材料,而且要建立两个材料仓库。一个仓库装书籍和资枓中得来,另一个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今天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从正反角度收集本文题的论据。
师:昨天和同学们讨论,大家一致觉得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是论据的比拼,也是文学功底的比拼,归根究底是阅读的比拼。现在同学们秀一秀所收集的论据。
文如其人
生:著名作家杨绛老人,成名比钱钟书先生早,她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钱先生被人称为杨绛的丈夫,当丈夫写围城时,觉得自己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无法与围城比,她辞掉女佣,甘心做灶下婢,完成了在名利面前“深自敛抑、穿隐身衣、甘当一个零”的夙愿。如今,她迎来了104岁生日,虽然白发苍苍,夕阳垂暮,却性情不改,依旧恬淡自适,好似她的文字,静水深流,不显不露。。她的文章就像忍冬花,素淡至极却又无比坚韧,一如她的灵魂。
生:著名作家张爱玲,不论是《倾城之恋》中那一恋倾城的悲歌,还是《半生缘》里那一场水月镜花的痴心,不论是《花凋》、《流言》还是《小团圆》,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她作品如同她的人,精致,市俗,哀伤,苍凉,但是美到极致。她是旧上海的一抹月影,满盛着苍凉的底色,倾诉着人生无尽的波折流转。
生:乡土作家陈忠实,凭一部《白鹿原》享誉文坛。这部获茅盾文学奖的大作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古朴厚实爽朗的文风,便是他的品格。他邀朋友聚会,他可以选择金碧辉煌的宴客酒楼,陈忠实偏不,在特色土菜馆拣了个座,捧起面碗大快朵颐,不够痛快干脆盘坐在地上尽情吃喝,笑语喧天,大汗淋漓,痛快之极!品情淳厚自我,从他落笔的文字即可窥见一斑。他心中的一扶淡菊,饮的是家乡的黄河水,嗅的是淳朴的人性味,生根于文字上,至真至诚,极为动人。
生: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美著名的小说家。这个被称为“南美洲的良心”的作家,以火一般的热情和执著,发出对现实最有力的叩问。他的代表作《火的记忆》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以拉丁美洲社会反思和历史批判为主,针砭时弊,文风犀利,正如他的人品:加莱亚诺是一位倔强、顽强、勇毅的战斗者,正是心里从未熄灭的火光,让他的作品有了温度,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他笔下的真实与真心,印证了“文如其人”这个词,也给世界文坛留下不朽传奇。
生:脑瘫诗人余秀华出版新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记录描绘了日常生活和心态情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坚强不懈,对命运不公的负隅顽抗,更有着积极处世的乐观心态!一个人的作品,往往被倾注作者的情感与血液,往往随着作者灵魂的灵动而跳跃,从而显出作者人品有血有肉的本色。
文不如其人
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尔,代表作《比斯瓦斯先生有其屋》,为他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心。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作者用文字体现了旧殖民统治文化悄然坍塌以及欧洲各邻国消亡的连续画面,……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但世人对他的评价:“除了写作 奈保尔就是个恶棍。” 他自私、小气,嫖妓、种族歧视、折磨妻子、奴役情妇等等,这些品质加在一个普通男人身上,恐怕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恶棍了。这位文学巨人不但嫖妓,更大搞外遇、痛殴情妇。于是评委会赶紧发表声明:“我们评奖只看他的作品,不管他的人品。我们爱他的作品,但绝不跟他交朋友。”
生:顾城,中国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他被称为当代的唯美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文字中的他拥有让人羡煞的想象力,他将自己比作维多利亚丛林中的小熊,拥有桨果一样的梦,喜爱看小花小草相爱;现实中的他却是红着眼睛的杀人的恶魔。
生: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的《悼亡诗》一举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他的《闲居赋》高情千古,傲世独立,视富贵如浮云,弃荣华以似敝履,但现实中的他,阿谀奉承,奴颜卑屈,望尘而拜,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幸免被杀。
生: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向世人宣告对仕途的不屑,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而在《家戒》中却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长官处不可常去,有人争论,你可立刻走开,免得在旁遭批评,顿时觉得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教子却要他这样庸碌。 你看《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家诫》,就觉得宛若两人。
生:王维的辋川之作,看似清远超然,实则渴慕朝廷,可以说,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性格完全背离;李绅因为写《悯农》而闻名四海,却不想他后来竟成了一个奢侈无度的豪绅,他的为人也就不能与诗中所云相称;“扑向太阳的画家”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无数作品深入人心,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忧郁与埋怨,只有美好的情愫,然而,现实生活中梵高却为一个人女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多次抑郁得想自杀,最终还是自杀身亡;还有《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张艺谋的《归来》成为他的归去等等,事实证明,作者格调趣味与人品完全背离。
师:文章的主题犹如人的\\\灵魂\\\,文章的材料好比人的\\\血肉\\\。人以\\\血肉丰满\\\为健美,材料之对于文章也如此。同学们,通过阅读,你们列举的论据非常丰富,可以做文章的坚实后盾,因为后盾越强,文章越有分量,越有功力。
生:得语文得高考,得作文得语文。
师生:平时花点时间学语文,学好语文考高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