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下 >>
《白杨》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1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特点,拓展阅读借物喻人的文章两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学习难点:
    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白杨”,你们看到的白杨,公园、校园,庭院,小路,到处都见到他的踪影。用词语或句子形容形容你们看到的白杨。
  生:高大挺拔
  生:粗长,树叶郁郁葱葱。
  生:很有生命力。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白杨。文中的“父亲”眼中的白杨是不在公园,校园,庭院里,而是长在(课件)祖国的西部茫茫沙海中的白杨。我们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我们打开书,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学生认读后)
  师:我提醒大家做容易错的两个字。一个是“疆”,“疆”字不能漏掉“土”祖国的边疆一寸土地不能少;另一个是“陷”字。下半部分笔顺容易错误。学生一起书空。
  师:其他的词语不容易错,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记忆后马上默写。
  (学生记忆后默写,再订正)
  师:选择几个默写的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生:父亲和两个孩子在火车上一边看窗外的白杨一边说白杨的特点。父亲其实在表白自己的心。
  生:课文写了父亲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去往新疆的火车上,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二、再读课文,了解白杨。
  师:在父亲眼中,白杨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生:“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白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
  师:(板书:高大挺秀)这个特点,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中就已经感受到了。
  生:“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白杨树的特点又高又直。
  师:的确白杨树高大挺拔,那作者为什么却用“高大挺秀”在赞美它呢?
  出示课件(沙漠,火车在行驶,出现一片白杨)
  生:在别的地方生长的白杨树并不觉得它怎么样,但是在满目浑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直的白杨树,却让人觉得她绿得特别好看。
  师:“绿”得很秀。还有想法吗?
  生: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那白中返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与喜悦,所以人们以为她很“秀”。
  师:太好了,你的话语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大戈壁是浑黄一片的,出现了一行行的白杨树,也给戈壁带来了亮丽的风景线。
  师:学以致用,你的本领真不一般。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作者实在是用词准确,“高大挺秀”来形容戈壁摊上的白杨是最合适不过了。让我们把这种“浑黄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对比读出作者、爸爸对白杨的喜爱。
  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师:请自告奋勇的同学抒发情感。
  多位学生朗读。
  师:这样的处理应该得到大家的共鸣,你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毛遂自荐。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再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父亲的话语中满是对白杨特点的赞美。请同学读一读。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师:在爸爸的眼中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生:“从来”这个词语说明白杨一直都是这样高大。
  师:向来、一直、一向、历来都是这样高大挺直。
  生:哪儿需要它就在哪里生长,从来不选择。我从“哪儿”一词看出白杨适应力很强。
  师:(板书:哪儿……哪儿适应力强)我们可以想象到(引读)城市需要它---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给默默无闻的舒展风姿,供人欣赏。乡村需要它,它就在乡村
  生:白杨树就在城市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学校需要它-----
  生:就在学校扎根,生长,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心甘情愿地挽起肩膀,让孩子们在它的树阴下嬉戏玩耍。现在,西部沙漠需要它,
  生:它就在沙漠里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筑成防风林墙,保护着黄土高原。在爸爸的心目中白杨还有什么特点。
  生:白杨非常坚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从“不管”、“总是”这一对关联词语可以看出白杨非常坚强。
  师:(板书:不管……坚强)我们似乎也能看到,遇到风沙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遇到雨雪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遭到干旱时,白杨------
  生:白杨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白杨树把自己的根深深地钻到到地地下,汲取水份,照样生长。遭到洪水的冲击时----
  生:白杨还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依然顽强地向着高空伸展。
  师:这就是白杨,它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它——
  生(情不自禁地、慷慨激昂地一起读课文中的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表现了戈壁滩上白杨树上外在特点和性格特点:适应力强,不怕任何困难。我们借助这几个关联词语背诵爸爸说得话语。
  (学生自由背诵后指名背诵一起背诵)

             第二课时

  一、体悟爸爸的心。
  师:(CAI播放画面)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生齐说)。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树
  生:(看板书)高大挺秀,它适应能力强,它坚强不屈。
  师:(引读课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而这,孩子们还不能理解。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自愿去的。
  师:他们只晓得——
  生: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是接他们到新疆去年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他们只晓得——
  生: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孩子们不知道的。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填补课文中的“空白”,激疑引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生: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读书?
  生:他们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远?
  师: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点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思维又推进了一层。〕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
  生:爸爸、妈妈在新疆工作是为了开发新疆大油田。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边疆所做的贡献吧!(师播放建设者建设边疆的画面)
  师: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建设得如此繁荣,想象一下,他们在建设边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相机板书:建设边疆)既然条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爸爸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爸爸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具有白杨的品格,长大以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形成板书:
       借 白杨         喻      爸爸(建设者)
       高大挺秀 从来             品德高尚
       适应力强 哪儿……哪儿         不怕艰难
       坚强不屈 不管……总是         扎根边疆
  师:了解了爸爸的心愿,相信再来读这些句子,你们会读得更好。
  (齐读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师:继续读课文,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叙说——
  生:(读课文至结束)
  师:爸爸还有一桩心事,谁明白?
  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到边疆去建设,因为文章中写道了几棵小白杨。
  生:爸爸还担心孩子受不了哪里的苦。
  生:我觉得爸爸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嘴角流露出笑容。
  生: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是啊!难怪人们都这样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好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生: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新疆的繁荣。(课件演示今日新疆)
  师:你们的言语是智慧的火花。是的,在爸爸的眼中,白杨树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在爸爸的心中,白杨是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爸爸的希望一定能实现,我们再把最后一段读完。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拓展写话,借物喻人。
  师: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也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课文借白杨赞美(板书:赞)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白杨树是边疆工作者坚强不屈性格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白杨是边疆工作者不计较生活条件为人民做贡献的象征……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长。同时,老师还深信,我们五5班的“小白杨”也许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生:默默无闻的护士。
  生:北京奥运会建筑的建设者。
  生:援藏的老师。
  生:国庆演练的战士们
  生:在守卫边疆的战士。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
  师:让我们尽情的讴歌他们,用上
  出示:()从来就这样()。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几个艰苦工作的画面)
  (学生自由写话,教书巡视。四分钟后——)
  师:已经有同学自告奋勇,要展示自己的作业。
  (投影出示)我们来看这个句子,觉得意思是否前后一致:
  援藏的老师从来就这样吃苦耐劳,哪儿需要她,就在哪儿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在那里,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是遇到洪水还是干旱,她坚持到学校上班。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这个句子后面部分改成“不管是遇到生活的困难,还是遇到身体的不适应,不管遇到当地老百姓的不理解,还是学生的调皮捣蛋,他们一如既往地辛苦工作。
  (善于发现学生的语病,引导他们认识语病,纠正语病,教学取得实效。)
  生:辑毒战士从来就这样负责,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奋战在与贩毒者的斗争中。
  生:在大西北工作的铁路工作人员从来都是那么勇敢。不管是遇到干旱还是暴雨,不管是遇到坎坷的道路还是崎岖的山路,他们都不向困难低头。
  ……
  (通过如上的引领,学生明白了课文句子表述的特点后,能帮助学生生成符合语法规则的新的语言。这是“举一“教学后取得的“反三”实效。)
  四、总结,结束全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把笔触指向“援藏的老师”还是指向“铁路工人”,不管是写“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写“默默无闻的护士”,都会正确流利地写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去读一读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那里会有一番新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阅读拓展《古井》、《胡杨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白杨》ppt课件(22页)
《白杨》教案4
《白杨》教学反思2
《白杨》教学反思
《白杨》课堂实录
《白杨》ppt课件3
《白杨》ppt课件2
《白杨》ppt课件1
《白杨》教案3
《白杨》教学设计2
《白杨》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