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12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钟运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尽量能当堂成诵。
(2)了解《山海经》有关知识及神话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复述故事,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2)学会分析夸父形象,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识学习夸父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
2、教学难点:学习夸父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学习哪篇课文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神话《夸父逐日》!请同学们打开书。哪个同学来翻译一下题目?(生译)
夸父追赶太阳!夸—父—逐—日?同学们有疑问没有?请同学们就这篇神话的题目提问,每个同学至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各提一个问题。(生提问。)还能不能跨越时空提问?(生:夸父逐日对今天和未来有怎样的影响?夸父逐日这个中国的神话对世界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提问,能够跨越时空来提问,那么我们的思维品质一定会有大的飞跃。
这篇神话选自哪一部书?请看课文注解。《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根据书名,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通过课文学习,这些问题能不能迎刃而解。
二、自学,翻译课文:
(一)自学,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字从句顺,补充省略的成份,并找出倒装句。
(二)释疑讨论:
1、省略句:(1)未至(大泽)(2)北饮(于)大泽 (3)(其杖)化为邓林
2、倒装句:(1)饮于河、渭 (2)北饮大泽
3、重点字解释:
“弃”怎么翻译?(生:丢弃、舍弃)
讨论:“弃”能不能翻译成“丢弃、舍弃”?为什么?(不能,因为“丢弃、舍弃”是主动的,而这时夸父的生命已耗尽,不仅没有主动“丢弃、舍弃”的力量,而且从心里不想“丢弃、舍弃”,不想倒下去,因为夸父心中的强烈的逐日梦想还没有实现。因此,“弃”是不得已,是因夸父生命竭尽而遗弃,应翻译成“遗弃”。)
三、 诵读,把握神话情节:
1、这则神话故事只有37个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曲折有致。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是开端和发展,第二句是高潮,第三句是结局。请同学们根据标点,读出层次: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
2、教师进入情境,有感情地范读,要求学生用最少的字来归纳故事的情节:
“走”“入”(开端)——“渴”、“饮”(发展)——“死”(高潮)——“化”(结局)
3、用一句话概括这则神话的内容:
夸父逐日入日,渴死,其杖化为邓林。
4、全班齐读:要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四、诵读,概括夸父形象和主旨:
1、走入概括的过程——分解、分析、归类、抽象、综合,概括“夸父逐日”的意义:
(1)分解、归类、抽象:
“日”归类为“未知的事物”、“带来光明、温暖的事物”、“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归类、抽象为“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赶太阳,就是人类要探索太阳这个未知的事物;太阳你想走就走?我偏要追上你,让你一直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即想要控制、征服太阳;追赶太阳,即追时间、追生命,表现了人类想要自己控制时间和生命。这些都是探索、征服太阳的愿望,也就是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为什么要探索、征服大自然呢?可进一步归类为“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归类为“古代劳动人民”,归类为“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板书:
日——未知的事物——光明、温暖、时间、生命——大自然;
逐日——探索、征服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以及好奇心、求知欲、英雄气概的表现等。
夸父—古代劳动人民——想要造福人类、表现英雄气概以及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人。
(2)综合:“夸父追日”表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宏大志向和气概。
2、进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诵读并逐句概括夸父的形象:
(1)读“夸父与日逐走”要唤起探索、征服大自然的豪气,读出敢于挑战的气概,怀揣着对光明、温暖的强烈渴望和追求。
概括夸父形象: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等。
(2)读“入日”时脑中展现夸父“一直不停地赛跑”,从日出到日落,读出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和“逐日”的强烈愿望。
概括夸父形象: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3)读“渴,欲得饮”,调动起自己“渴”的感觉,看谁能把“渴”的感觉读得最传神。
“饮于河、渭”,读“饮”时要读出因渴而大口猛喝的情景,读出豪壮。读“河、渭”时心中要想象“黄河、渭水”的场景。
读“河、渭不足”时,要想象夸父倾刻间喝干黄河、渭水的情形。
读“北饮大泽”,“北”要读出“大泽”的远,读出夸父口渴难耐、不得已由向西逐日而改变方向向北。要读出“大泽”的清凉给人解渴的感觉,想象“饮”的畅快。
“道渴而死”,“道渴”要一字一顿,读出非常渴、难受的感觉,“而死”要读出悲壮和不甘。
探究:夸父与日逐走,还有其他情形可写吗?为什么这个神话里没写?
还可以写夸父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路途的艰辛和遥远;可以描写夸父的肖像、神态、跑的动作;还可以写旁人对夸父的评价、劝说……
为什么不写?因为“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最能体现逐日的艰苦卓绝,体现夸父逐日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足以表现夸父的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概括夸父形象:逐日的强烈愿望、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4)读“弃其杖”时想象夸父超越生命的极限,最终倒下去的情形。读“化为邓林”时眼前展现桃林翠绿、桃花灼灼、桃子甜甜,想象到后人在桃林里得到荫蔽、享受果实。
质疑、讨论:为什么会“其杖化为邓林”,会“死而不已”?因为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心中很是不甘,因为夸父有强烈的逐日、造福人类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概括夸父形象: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板书见下表:
神话内容
夸父
逐日
入日
渴,饮,死
化为邓林
意义
古代劳动人民
探索、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的生活
夸父形象
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宏大志向和英雄气概以及好奇心、求知欲等。
坚持不懈、愿望强烈
逐日的强烈愿望、艰苦卓绝、顽强意志和雄伟气魄
死而不已,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综合、概括夸父的形象和神话主旨:
(1)上表中“夸父形象”一行去掉重复的词语并保主舍次得出“夸父的形象”: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有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与气概。
(2)根据上表,综合、概括主旨: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诵读全文。
五、探究神话的特点和影响
1、“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在本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生:通过想象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
2、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神话出生在人类文明的最初期,是先人们关于世界的想象。马克思说过“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寄托了人类的梦想,给人以精神力量。神话有时竟是科学的预言,或幻想的科学。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是有关人类梦想的?哪些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
3、逐日这个宏大的志向实现了吗?夸父逐日的神话对后代有怎样的影响?对现代科技有怎样的影响?(生讨论。)
4、古人通过想象,运用神话来表现对自然的探索,表达征服自然的宏大愿望;现代人用科学来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有了科学就不需要神话了吗?现代人还需要神话吗?(生讨论)
五、结语:
我们要敢于实践、敢于想象,不仅以科学精神来探索、征服自然,使人类生活越来越美好,而且还要用想象来构筑我们的梦想。夸父逐日是人类童年期的梦想,人类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着,那么处在儿童少年期的我们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努力奋斗。让我们顽强拼搏并努力创造梦想、为未来创造神话!
六、作业设计:
写作:《我有一个梦想》或写一篇短小的科幻小说,看谁的梦想最异想天开,看谁创作的科幻小说最神奇!
教学反思
教学《夸父逐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出问题阶段教给提问的思路让学生自能提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到拓展时空提问,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探讨到事物与事物(神话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仅具有了深度、广度而且向一定的难度突破。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带领学生走入感知、想象和概括的思维过程,以科学的概括的方法提升思维的品质。
如何准确、全面、深入地认识“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按诠释学的观点就是要通过整体理解部分、通过部分理解整体。之所以难以准确、全面、深入地认识,因为很多人没有掌握科学的概括的方法:要么跟着感觉走,主观臆断;要么囫囵吞枣,不能进入部分分析;要么抽空感觉,抹杀想象,也就架空了理性思维的基础;要么瞎子摸象……如果在充分的感觉、想象的基础上走入 “概括思维过程:分析(分解)、归类、抽象、综合、比较”(覃永恒,《概括的力量》110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进行科学的概括,一定能把理解引入准确、深广。
对“夸父逐日”的理解,就要把“夸父逐日”分解成“日”、“逐日”、“夸父”几个部分逐个部分进行分析、归类、抽象,然后把分析、归类抽象的结果综合起来,获得“夸父逐日”的意义。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对“夸父逐日”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取决于逐个对“日”、“逐日”、“夸父”几个部分的分析、归类、抽象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如果对“日”的归类、抽象不准确,那么对“夸父逐日”的理解就不可能准确。如果对“日”只能归类为“给人带来温暖、光明的事物”,那么对“逐日”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追求温暖、光明”方面,对夸父为什么要逐日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会缺少广度。如果不能把“追求温暖、光明”进一步归类、抽象为“希望生活美好、造福人类的行为”,认识就不够深入;如果对“夸父逐日”的过程以及“夸父如何达到追求温暖、光明的目的”缺少想象,不能想象到夸父要追上太阳、让太阳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就不可能归类、抽象出“控制太阳、征服太阳”、并进一步归类、抽象出“征服大自然”,对夸父为什么要逐日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会缺少深度。
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不是你想准确就能准确,想深入就能深入,想有广度就有广度的,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对整体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有赖于对部分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不能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没有对部分的准确、深入、全面的认识,就很容易发生理解错误、流于肤浅。而对部分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又是在整体认识中完成的。如对“夸父”的形象的认识,就是在对“夸父逐日”这个整体的事件的认识中产生的。
对于生动形象的文章,概括的过程是建立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能通过语言媒介进入情境诵读体验,读不出情味,也就难以悟出理趣。因此,把诵读和概括相结合,让学生进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诵读并逐句抽象,然后综合、概括。
写作设计进一步激活学生想象并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每一堂语文课都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语文这个堡垒一定会飘扬起我们胜利的旗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6
《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而触不周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题)
《夸父逐日》ppt课件(23页)2
《夸父逐日》教学反思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ppt课件(27页)
《夸父逐日》教学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主要内容概括
《夸父逐日》三种简案
《夸父逐日》ppt课件(11页)
扩写作文: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测试题题
《夸父逐日》读后感
《夸父逐日》评课稿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44页)
《夸父逐日》表格式教案
《夸父逐日》课文解读
比较探究《山海经》两篇(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教案1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学案2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3
《夸父逐日》ppt课件(21页)
《中国古代神话》四则(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学案
《夸父逐日》评课稿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10页)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49页)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31页)
《夸父逐日》ppt课件(37页)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题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实录
《夸父逐日》ppt课件(32页)
《夸父逐日》改写
古代神话三则(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导学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学案
夸父逐日的故事及其评价
《夸父逐日》ppt课件(13页)
《夸父逐日》ppt课件(14页)
《夸父逐日》ppt课件(20页)
《夸父逐日》ppt课件(3篇合集)
《夸父逐日》教案4
《夸父逐日》学案
《夸父逐日》ppt课件(16页)
《夸父逐日》ppt课件(23页)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ppt课件(36页)
《夸父逐日》mp3音频朗读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