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19 |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
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补充:
1.作者:阿尔丰斯.都德(法国)(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投笔从戎。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是位多产的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还写有两部回忆录和一个剧本。有法国的狄更斯之誉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磨坟书筒>>、<<月曜日故事集>>、<<故事选>>、<<冬天的故事>>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德的短篇小说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特色。
2.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 | |
| 标题: |
《最后一课》导学稿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