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营》复习题
一、填空。1.本文选自《 》,作者是( ),字( ),( )时代人,伟大的( )家,( )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 ),( )”的伟大著作,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 )”,对《史记》在史学上的地位给与极高的评价。《史记》包括( )本纪,( )表,( )书,( )世家,( )列传,共130篇,52万多字。
3.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 细柳营 )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特点。
二、给加点字注音。军棘门 彀弓弩 持节诏 被甲 按辔 揖 介胄 嗟乎 曩
三、解释加点字。军霸上 以备胡 匈奴大入边 河内守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彀弓弩 天子先驱至 天子且至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约 将军亚夫持兵揖
介胄之士不拜 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曩者霸上、棘门军
四、翻译句子。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6.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7.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8.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9.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10.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1.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五、阅读。1.概括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2.第一段点明了什么,说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
背景 作用: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3.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4.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5.本文重点写周亚夫,可他的出场并不多,说说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运用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对比及描写细柳营严明的军纪上,来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形象。
6.简析人物形象。
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堪当重任的大将军。
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
7.用原文的话回答汉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此真将军矣。
8.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9.课文先写到文帝到霸上、棘门军营的情况有何作用?
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
10.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军士戒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军纪严明(先驱、天子不得入……)军令畅达(将士言必说“将军有令”“将军约”)周亚夫言行(见天子,持兵器,行军礼)文帝的称赞(此真将军矣)
11.结尾“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为什么?
对亚夫与众不同的做法感到吃惊。
12.对比是此文的一大特点,请写出与所给语句形成对比的相关内容,并说说表达作用。
(1)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相关对比内容:帝至霸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表达作用:突出细柳营军纪严明、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2)天子在霸上、棘门“直驰入”。 相关对比内容: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
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纪律严明。
(3)天子到霸上、棘门“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皇上。 相关对比内容: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表达作用:突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4)劳军毕,帝曰:“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相关对比内容: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表达作用:侧面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风范。
13.从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识将才、赏奇士、知人善任。
14.据历史记载,此次匈奴入侵,历时不过一个多月,便引兵退却,原因是汉军戒备森严。由此推测出文帝“劳军”之后做出了怎样的安排?
命令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向周亚夫将军一样恪尽职守,使所有汉军戒备森严,达到“备胡”的目的。
15.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16.皇上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因为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直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17.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是哪一句?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皇上来到三军驻地分别遇到了怎样的情形?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
(3)皇上“使人称谢”的原因是什么? 天子为动。
(4)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此真将军矣。
18.文章写了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亚夫军细柳,这三件事中哪一件是祥写?哪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
前两件略写,第三件详写。 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
19.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①军队训练有素,穿盔戴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②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
20.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21.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
22.从“真将军”周亚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
六、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D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A周亚夫军/细柳B已而/之细/柳军C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D )A文帝之后/六年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D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A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B本篇课文重在刻画汉文帝这个人物形象。C本文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D文章开头点明背景,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 )A课文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B周亚夫是文中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的。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D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是迫于周亚夫的军威。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A本篇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B文中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意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C文中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D本文通过汉文帝综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特点。
八、一词多义。军:周亚夫军细柳(驻军 )上至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者,使臣 )使人称谢(派,命令 ) 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担任 )天子为动(被)之:文帝之后六年(的 )已而之细柳军(到 )介胄之士不拜(的 )不闻天子之诏(的 )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 )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九、课外文言文阅读。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 D跳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2.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耻怯(面子)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奔利(金钱)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
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
十、修改病句。1.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发挥改发扬
2.钢铁厂把源源不断的钢材运往全国各地。把“源源不断的”和“钢材”调换位置
3.天渐渐转阴,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在“乌云”后加“密布天空”,“墨似的”、“和”去掉。
4.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在“这个人”后加“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