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学案
张子建
自主预习
一、学习目标
- 掌握读文章把握要点的方法,据此分析各段语录,进而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 熟读课文,积累经典词语句子。
- 感悟青春的意义,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走近作者
池田大作:日本作家、学者。他长期致力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倡导人之一,为促进中日人民友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文体常识
语录体:摘录某人的言论片段构成文章的体裁样式。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注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在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我们曾学过的《论语十则》就是这一体裁。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文章,作者把他对青年的看法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
达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和青年的赞美,以及希望他们把握、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奋斗,勇敢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五、 字词正音,解释
恪 守( ) 矢 志( ) 倒坍( )
气 馁( ) 懦 弱( ) 潦 倒( )
魅 力( ) 歧 途( ) 孜孜以求( )
赴汤蹈火 卑 劣( ) 憧 憬 ( )
毋 宁( ) 气 馁( ) 潦 倒 ( )
包罗万象 见异思迁 随心所欲 豁达
导学探究
一、 指名诵读各则语录,学生根据课后二题要求指出表示要点的词语,然后总结各段内容。
本文共14段,每段意思独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释疑解惑
1.如何理解“青春开放的花朵,将铺就你人生的道路”一句的哲理内涵?
2.说说“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明丽,像天空……这就是青年。”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青年”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青年”的理解,请问作者是从那些角度阐述的? (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二、五、七、十则, 。 第三、六、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则, 。 第四、十二则, 。
四、写作特色
1.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和说服力。
2.感情真挚、诚恳,语言富有哲理。
五、诵读,小结。
六、素材积累:关于“青年”的名言
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 ——鲁迅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况。 ——加里宁 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 ——拉斯金 一个懒惰的少年将来就是一个褴褛的老年。 ——英国谚语
提升训练 1.画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见义思迁 世外桃园 坚苦奋斗 谈笑风生 赴汤滔火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只有终生恪守 , , ,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②青年的特点就是具有 和 ,以及
的精神。
③ 、 、 ———青春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光辉,包含着无限的未来。
3. 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2分)
①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②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埃文·埃萨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