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小男孩》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05



第14课    《小男孩》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带来的困苦;
    2.学会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
    3.理解课文细节描写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和题目解说
本文作者魏志远,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以为你不在乎》等,本文就是选自这部集子。
  小男孩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踪为线索,清晰详细地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的全过程,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2、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给下列字注音
油渍(     )   痒   (         )    濡湿(     )   吮吸(         )
瞟 (       )   黏   (         )    摁 (     )   咝   (      )
(2)理解词义
油渍:粘在衣服等上的油垢。                吮:把嘴唇聚拢在物体上吸东西。
拂动:轻轻吹动。            瞟:斜着眼睛看。                       濡湿:沾湿。
3、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
(2)本文的主人公是:(小男孩)。他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踪)为线索,叙述(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的)全过程。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3)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写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向爸爸索要生活费。 
  第二部分(2-11):故事的发展。写小男孩去找爸爸的路上的情景。 
  第三部分(12-20):故事的高潮。写小男孩在二幢四单元九号楼找爸爸的情形。 
  第四部分(21):故事结局。写小男孩因没有要到生活费而不能回家,晚上只能露宿菜市场凉棚。       
(三)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
  【明确】小男孩,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
  天真:小男孩刚刚九岁,当他妈妈揍他屁股时,“手臂笔直地贴在身体两侧,看着妈妈的鼻尖。”妈妈说就讨厌他这个样子,小男孩便“收拢右脚,挺了一下胸脯”,可当他看到妈妈的嘴角有一点油渍时,他仍然想提醒她。到了车站,见到一只蚂蚁,他是玩得那么认真,见到小女孩吃雪糕,竟然要流口水,最终没有控制住自己,将妈妈给他的仅有的两毛钱买了雪糕吃,等等。一切行为都显得那么稚气,与其九岁的炅湎辔呛稀?br> 
  善良:小男孩上了电车后,看见小女孩的妈妈“用手绢檫脸上的汗,又给小女孩檫脸上的汗”,便“离开座位站起来,他说,你们坐”等。
  聪明细心:上车时人多,他便贴在车门边上,“电车驶进站台的时候他把木片一扔就冲上去了”,“然后看见一个空位,他扑过去就坐下来”。下车时手里没有钱买票,他可以机智地躲过售票员的检查,这些行动出现在一个九岁的男孩身上,充分体现出小男孩的调皮、聪慧。
  小男孩的父母:他们在夫妻感情破裂的责任上,在离婚后对小男孩应承担的义务上,可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其它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夫妻离异,本是自己造成的,但他们都没有考虑给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妈妈不管孩子有什么困难,要孩子必须向爸爸要来生活费才能回家。爸爸呢:虽然自己的儿子找上门来,却视而不见。爸爸不付生活费,做妈妈的本该找法院起诉,可她却把索要生活责任推到小男孩身上。爸爸呢?法院本判他要付给小男孩生活费,可小男孩找上门来他都不给。不懂法、不守法是他们的共性。这两个人物虽在作品中都是略写人物,但作者显然旨在从另一个角度折射我们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说明公民守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在小说中多次写到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妈妈,这对表现小男孩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衬托作用。借小女孩的幸福反衬小男孩的悲惨。
3、文中的小男孩没有要到钱,其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其悲剧是因为父母的离婚,也是父母没有责任感造成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离婚夫妻,只顾自己另寻新欢,不顾他们的孩子,在道义和法律上都是不可容忍的。
深入探究
4、小男孩有父有母,却不得不去菜市场的凉棚睡觉,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可以为他提供什么形式的帮助?
产主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小男孩的父母缺乏基本的责任心。 我觉得可以让小男孩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5、本文的作者仿佛是在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故事,你认为是这样的吗?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 此题重在理解本文写法上突出的特点:一、是采用第三人称;二、是在写作中不动声色、不加渲染地叙述。具体理解如下:
  (1)选取恰当的叙述角度。
  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要九岁的小男孩去爸爸那里要生活费,妈妈说,要是爸爸不给钱,我们连这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为此小男孩被妈妈逼着去向爸爸要钱。这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按一般的写法,都会将作者的同情融入到作品的叙述之中,流露在纸面上,然而本文则不然,作者把这种同情深藏在故事背后,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地、不动声色地记录事件的过程。因为作者知道故事本身准会赢得读者最大的同情,任何过分的渲染和抒情都是多余的。
  (2)注重细节描写。
  作者选取第三人称,不动声色地作客观叙述,按常理来说,很难打动读者,可由于作者叙述中始终关注每个细节,不惜笔墨写好每一个细节,时故事越发真实感人。比如写小男孩初次来到九号门前那种紧张的心理:就要见到爸爸了,一面是默默念妈妈的话,生怕完不成任务,一面是害怕见到爸爸生气的样子,矛盾心理使他的心跳很快。这里作者没有一丝多余的渲染,但恐怕任何一个读者读到这里都不能不为小男孩此时的孤独无助、身陷两难而生恻隐之心。小说的结尾,是飘着雨的天气,小男孩是“抹着脸上的雨水往回走”,由于没有要到生活费,他知道无法面对妈妈,只得睡在菜场的凉棚里。这一细节更突出了小男孩有父有母却近乎孤儿的悲苦命运。其实像这样的细节打开作品俯拾即是。作品正是靠这些真实而典型的细节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5、《小男孩》反映了哪些问题?
  【明确】小说通过不动声色地记录爸爸妈妈离婚后,妈妈逼九岁的小男孩去向爸爸要生活费的全过程,既反映了社会问题,也反映了道德和法律问题。
  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了伤害、生活上带来困苦,这是人们应该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而作为母亲不顾孩子年幼路远与孩子内心的孤独,逼迫九岁的孩子去向爸爸要生活费,则是道德品质问题;作为父亲,亲生儿子找上门来,不给生活费,并视而不见,更是道德品质问题。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妈妈不懂法:爸爸不付生活费,他本该向法庭起诉;爸爸不守法:法庭判他应付给小男孩生活费,他却不给。
6、读了这篇小说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父母离异孩子是无辜的。(2)对小男孩天真善良聪明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形象的塑造,是对亲情的呼唤。(3)增强法律意识,真正落实《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它种种法律法规,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小男孩的不幸,直接原因来自父母的离异。但根本的还有其社会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未真正得到落实。作者塑造的“小男孩”这一形象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他艺术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批判像小男孩的爸妈那不负责的态度,急呼要真正落实我们的《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展示交流】
1、读课文展示
2、选择预习中的内容展示
【反思测评】
1. 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
2. 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怎么样?请谈谈你的看法。
    对小男孩很严厉,缺乏关爱。爸爸不付给生活费,做妈妈的应当通过法律手段去讨要,可她却把责任推到小男孩身上,还说要不回生活费就别回家,使小男孩晚上去凉棚过夜。
3.阅读课文第20、21段,回答问题。
(1)把小男孩置身于一个夜里的雨天来描写有何用意?
更加衬托小男孩的孤独无助、凄楚可怜
(2)小男孩本来想好不再叫他“爸爸”,为什么见了后又一声声地叫起来?
一方面是割不断的亲情,另一方面叫他“爸爸”是想打动他,要回生活费。
(3)文章最后一段反复写“飘着雨,小男孩……”如何理解?
反复写,突出小男孩有父有母但近似孤儿的悲苦命运,使作品迸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4)小男孩有家不能回,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看到这个孩子在凉棚里蜷缩着,你会怎么办?我会向他问明情况,然后把他带回家里,让他吃饱饭,再给他的妈妈打电话接他回去,并向他妈妈说明这样对待他是不对的,应该关心小男孩。
【巩固拓展】
1、读了这篇课文后,假如你遇到了这个“小男孩”你会对他说什么?
2、小男孩决定运用法律手段要回生活费,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他希望你当他的律师,你如何才能帮他打赢这场官司?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小男孩》ppt课件4
《小男孩》教案5
《小男孩》说课稿
《小男孩》教案4
《小男孩》ppt课件3
《小男孩》《奥伊达的理想》ppt课件
魏志远《小男孩》原文阅读
《小男孩》教学设计3
《小男孩》教案2
语文版《小男孩》ppt课件2
语文版《小男孩》ppt课件1
语文版《小男孩》备课资料及练习
《小男孩》教案1
《小男孩》备课资料
《小男孩》同步练习2
《小男孩》同步练习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