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州 市
2011届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 文 试 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恫吓 (dònɡ) 绯闻 (fěi) 炒鱿鱼 (yóu) 张牙舞爪(zhǎo)
B. 谄媚 (xiàn) 箴言 (zhēn) 卡脖子 (qiǎ) 强颜欢笑(qiǎnɡ)
C. 悭吝 (qiān) 戕害 (qiānɡ) 阑尾炎 (lán) 掎角之势(jǐ)
D. 蹊跷 (qī ) 颔首 (hàn) 酋长国 (qiú) 奴颜婢膝(bè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碧波万顷,群山叠翠,峡谷幽深,溪涧清秀,还有种类众多的生物资源、文物古迹和丰富的土特产品,千岛湖因此成了响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B. “限购”、“地王”、“蜗居”、“史上最强调控”……在这些火爆一时的词条背后,是政策的轮翻调整,是市场的变幻莫测,是中国房地产久治不愈的痼疾。
C. 香港一家旅行社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感谢信,盛赞埃及局势骤紧时中央政府包机撤侨是史无前列的完美安排,称这是香港人的福祉。
D. 2010年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洗具”这两个词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逐渐被赋予了深邃的寓意,频繁用于一些社会和文化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论文抄袭的事件在学术圈外的领域也频频发生,这就不能不引发我们去反思:不管哪行哪业,动辄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业绩考核标准,是否完全合适?
B.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组织部门就是要赶鸭子上架,让他们到基层单位挑起重担,在实践的风风雨雨中摸爬滚打,锻炼成长。
C.写诗能够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样的诗人才称得上是纯粹的诗人;他们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涤除那种习见的铜臭味和酸腐气。
D.年轻人用一些比较奇特的举动来表达自我、引起他人的注意无可厚非,只要不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大家都会宽容对待,毕竟现在是多元化社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的管理力度,他们认为公共场所禁烟并非实现不了,酒后禁驾不也在严厉的执法面前得以禁止了吗?
B. 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终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