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评课稿 >>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2-23


学校:闫庄中心初中
时间:2010.4.16
班级:七年级七班
课题:《最后一课》
开课教师:张庆菊
一、听课记录:
(一)   引情导学
1.教师使用“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PT设置教学情境,引出“爱国”的主题。教师: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2.出示学习目标(PPT):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师指导朗读:
速读课文,选择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PPT:懊悔、感动、愤怒、难过、惊讶)
(1)学生速读课文
(2)师生互动:
学生选择表情并阐述理由。
4.导学:
(1)教师出示问题(PPT):
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诧异 懊悔 钥匙 郝叟 祈祷 哽住 挟着戒尺 踱来踱去
②找出文中的主人公、重要人物,理清文章的情节,标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③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④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⑤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合作小组进行互助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提高
1.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 《最后以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精彩展示记录
生1:
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师生小结: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生2: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师生小结: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生3:
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师生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生4: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生小结: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3.拓展:
口头作文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设想一下: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4.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板书设计:(PPT)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悲愤
写作手法                 心理       肖像       动作        语言
二、评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2.教学目标贯彻课堂的始终。    
        3.关于“小说”文体的目标,为了淡化文体这一要求,可以删去。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3.教学过程符合学校提出的“三步骤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自然流畅。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具和多媒体电教手段使用得当。尤其是导语部分,“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PT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以难忘的印象,爱国的主题贯穿课堂。
5.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效果: 
  1.学习小组的互助性学习效益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3.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效果好。
4.要多提问后进生,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
5.课堂上允许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四)教学基本功: 
  1.教态端正,教学行为体现新课程理念。 
  2.能制作恰当的课件,使用效果好。 
  3.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强。 
  4.语言规范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5.提问和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的。
6. 板书设计层次清晰,简明扼要。最好是学生展示时,教师写在黑板上,而不是预设好,制成课件。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最后一课》学案11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ppt课件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教案1
《最后一课》所有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ppt课件(33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60页)
《小弗郎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23页)2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ppt课件(47页)
《最后一课》教案26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55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别了,语文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48页)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最后一课》教案25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3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2
《最后一课》导学案ppt课件(21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续写2
郑振铎和都德《最后一课》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10
《最后一课》导学案9
《最后一课》教案24
《最后一课》ppt课件(2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23
《最后一课》ppt课件(58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51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4页)3
《最后一课》ppt课件(48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4页)2
《最后一课》导学案7
《最后一课》ppt课件(66页)
《最后一课》教案22
《最后一课》教案(第二课时)
《最后一课》课堂学习导学案
《最后一课》教案及预习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