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8-02 |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新课程标准从( )几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A、理想与爱好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属于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 )
A、教学相长
B、“预”“时”“孙”“摩”
C、因材施教
D、“长善救失”
6、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13、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
14、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16、《<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
17、班会的特点主要有( )
18、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 )几类
23、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
25、《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属于(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6、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
A、观念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填空题
1、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 )的理论。
2、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 )教和佛教手中。
3、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 》,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5、(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分水岭。
7、在西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 )处于主导地位。
11、教师的新角色中,( )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13、一般说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个大的环节。
14、美国学者博比特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 )。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2、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
3、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4、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四、简答题(20分)
1、学校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3、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4、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5、简述教师的作用。
五、论述题 (30分)
1、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009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内容介绍>>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两课”考试(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试题难度大,出题广,知识点细,出题质量和水平都很高,从而保证了过关人员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使这些人员能为以后顺利走上教育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题型主要有不定向选择题、填空、判断说明、简答和论述题,其中论述题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这又恰是一些刚毕业的非师范类同学们感到棘手的一种题型。而做好这种题型对于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考试中能顺利过关就异常重要了。如何去做,与你同行进行了一些思索,同时也参考了不少的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在此也祝愿每一位考生在考试当中发挥出理解的成绩,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的行为。
回答此题,首先应表明态度,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次结合实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再从教师的义务方面分析: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以此来对照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
(四)、论述题的套路
论述题的答法也是有套路的,先看懂了题目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先答题目中核心概念的解释,这一点类似于名词解释,这一点有时非常必要和重要,而又是不少同学容易忽视的地方。然后根据要求举一些例子,论点要分开写(如1、2、3等)。每个论点的开头第一句话写理论上关于问题的解释或者思想,然后简单阐述。阐述的过程中就可以加你要举的例子,根据例子在把开头的中心思想用其他的话重复一遍,这些就要发挥您自己的创意和语言才能了,当然,也可用教材或资料上的原话。最后总结,能简明的回顾这个题目。基本上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字数的多少。个人以为字数不宜太少,毕竟这是论述题,不是简答题,简答题可以只写要点,不用展开论述。页面篇幅以占这个题给您的空间的2/3多,甚至能占满也是不错的。假设即使您答题的理论点是错的,阅卷老师一般也会给你一定的分数的,无法相像,只是短短的几句话,阅卷老师会给你高分。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