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论文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成功解读文本
作者:zzz93075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1-0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如何成功解读文本
湖北省秭归县一支笔中学    赵建华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对文本成功进行解读,谈“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教法多样”等都是华而不实。                 
    那么什么是文本呢?文本就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我们老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的体现,既是一个载体,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和感悟文本。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文本,掌握难易程度。
    《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所以说要想做到准确解读文本,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    
    二: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了解写作目的。
    要想成功解读文本,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应该首当其中。因为文本解读中,不了解作者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孟子曾经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真正的文学作品都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对作者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文本,还可以更好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例如在教学《故乡》时,对小说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的理解无疑是教学的难点,这时就需要教师了解鲁迅当时的思想状况。1921年的中国,辛亥革命虽然已经过去十余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各地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订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寒交迫中痛苦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鲁迅非常失望,希望找到一条实现新生活的道路,并始终不愉地去斗争,实践。明确了小说当时的写作背景,这时再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篇末议论语句就容易多了。
    三、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
    每一册语文教材,都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按一定的规律体现编者意图的。因此,成功解读文本,理顺编排意图也显得至关重要。再拿《故乡》为例,这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处于第三单元,本单元的课文还有《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心声》。这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为中心。《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弄清四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去解读就各有侧重了。
    四、站在读者的角度解读文本,领会价值内涵。
    特级教师于文正对解读文本曾有过精辟见解,他认为,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的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有语文味道的课来。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应站在读者的角度,尽量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运用以有的对文本解读的经验,跨越时空,与文本的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产生思维的共鸣。
     五、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让预设更充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经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预设,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事先考虑在文本解读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才能在课堂中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时,当我分析完全文的内容和结构后,一名学生突然提出:“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我笑着说:“请你认真读第7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对‘业’作了诠释。”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学生举手回答:“由文中‘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质疑是我始料不及的,但由于我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这全方位的预设就能使我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解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解读文本并追寻意义之际,或许发觉其意义就在我们解读文本的过程之中。入境始于亲,叶圣陶的“语语悟其声”正是解读文本的精华所在。在教学中,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寻找文本解读的支点,渗透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走进文本,研读文本。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写考场议论文怎能“禁列分论点”
初中语文同高中语文的几点不同
如何建立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少一份功利,多一些从容——浅谈教师群体的生活现状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之初探
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实施导学案推进语文高效课堂改革
农村初中新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我当尽力而为
探究建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激活”的艺术
三角中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主题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浅说从词到文章的组织》选录(17页)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