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12-25 |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在高考的阅测读试中,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指文学散文的阅读。这是根据下列事实作出的判断:2000年全国卷《长城》,2001年《门》,2002年《话说知音》,2003年《乡土情结》,都是文学散文。上个世纪90年代选用的《世间最美的坟墓》、《青菜》、《报秋》,也是文学散文。春季高考和北京卷也大致如此。所以,这里主要说文学散文的阅读。
一、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
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
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个性”的文学。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我们阅读它,首先要关注作者在“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时,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对“远离尘嚣,孤零地躺在树荫里”的托尔斯泰墓的赞扬之意,以及作者的审美倾向;读《长城》,你首先得关注“我”对历史上的“长城”有何评价,对现实的“长城”又是如何看待的,对未来的“长城”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又持何种态度;读《乡土情结》,你首先得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赞美之情,关注作者对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的看法,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写个人对家乡的眷恋、思念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一体的。这些,其实就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中的“自我”,就是关注作品的主要内容,关注作品内容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所以作品中的“自我”往往就是命题的重点所在。2000年的《长城》是这样,2003年的《乡土情结》也是这样。
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
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独到见解、独到感受的段落。如《话说知音》(参见本讲“典型试题分析”)的第三、四两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由“知音”故事而引发的独到见解;知音越多越好,应该求得更多的知音;艺术的追求应坚持不懈,经历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又如《乡土情结》的第四段,作者将“乡土情结”上升到对民族向心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都是作者的独到之处,自然也是文章表达的重点。我们说不少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主要是指没有真正读懂这样一些重点段。耐人寻味的是,新世纪以来,凡在重点段落上出的题,往往是答得比较差的。2000年如此,2002年、2003年也如此。
| |
| 标题: |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4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
| 文件大小: |
1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