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真爱”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8 |
会员:wfs1972 友情提供
真爱
河南一考生
1路小汶死的时候,才只有六岁。
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场几乎要波及整个中国的地震把这个像花朵一样的小女孩永远地掩埋了。她甚至还没能从那场甜美的梦中醒过来。
3当妈妈劫后余生从单位赶过来的时候,幼儿园只有成堆的钢筋水泥。耳畔是同样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们如同疯子一样冲上去,用双手不停地搬、挖,鲜血淋漓。
4那一刻,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5救援队来了。不断有孩子从废墟中抬上来,但大多已成了尸体。残缺、变形甚至于血肉模糊。只有3个孩子幸存,但是没有路小汶。
6妈妈像是失神了,她看到小汶穿着白裙子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过来,甜甜地叫着“妈妈,我们回家吧!”……书包?妈妈忽然看到小汶的花书包了。它在废墟里悄悄探着个头儿。妈妈于是飞一般地冲过去,双膝跪地,手忙脚乱地一边叫着“汶汶,妈妈来了。汶汶,妈妈来了……”一边把它挖出来。但等到妈妈真的把它挖出来的时候才真的明白,汶汶是真的不在了,不在了……
7她抱着书包坐在那一堆残垣断壁上号啕大哭……
8她的泪水一直没有断过,一天,二天……
9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做了一个梦:一群小天使在天堂里祈祷,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支点亮的蜡烛,只有一个小女孩的蜡烛是熄灭的。她赶忙跑过去一看,那个女孩居然是汶汶。她泣不成声地问汶汶:“汶汶,为什么只有你的蜡烛是熄灭的?”汶汶委曲地说:“妈妈,每次他们帮我点亮蜡烛,你的泪水就把它浇灭了。”
10她恍有所悟,却不再哭了。她做了救灾志愿者,匆忙地奔走。拯救每一个可能获救的生命,帮助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她不再悲伤了。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孩子的妈妈。
11再后来,她收养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她叫他小川。她像一个真正的妈妈一样爱他,就像爱汶汶一样。
12这晚,她又做了一个梦:看见小汶手里捧着最明亮的蜡烛,笑容甜甜地站在那些小天使中……
13她忽然明白了:
14原来爱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
首段简洁而震撼人心:“路小汶死的时候,才只有六岁。”文字简洁,同时,运用“才”“只有”“六岁”将惋惜之情也表达到了极致。这一段文字透露出小作者透过平静的叙述传达丰厚的情感的笔力。
2段“像花朵一样”“永远掩埋”“甚至没能从那场甜美的梦中醒来”仍用叙述表达惋惜。
3点面结合。用汶汶母亲的耳闻目睹的年轻爸爸妈妈,作为汶汶母亲活动的背景,使汶汶母亲这一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4段是写景,亦是抒情。
5段小如盆景,精致亦如盆景。“救援队来了。”简洁的语言恰好可以反映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急切而喜悦的心情。“不断有孩子从废墟中抬上来,但大多已成了尸体”,这一段先用“孩子”后用“尸体”,符合“爸爸妈妈”的心理,挖出来的都期盼是“孩子(暗示是活着的)”,验证后却都大多是“尸体”——这就将“爸爸妈妈”期盼与绝望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残缺、变形甚至于血肉模糊。”表现了“爸爸妈妈们”惨痛的心情。而“只有3个孩子幸存”,一起;“但是没有路小汶”,一落。叙事跌宕,波澜层起。”此段和首段是最能表现作者笔力的地方。
6段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最典型的镜头展示生者小汶的可爱和鲜活,用“花书包”衬托小汶的漂亮可爱。渲染“汶汶真的不在了”带给妈妈的伤痛。本段中“手忙脚乱”应该放在“一边把它挖出来”一句中。
78段当简则简。使表达的主要内容有水落石出之效。“二天”改为“两天”更符合用词习惯。
9天使的蜡烛这一故事是借用,但是小作者借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这一情节使“母亲”在极度的悲伤中清醒过来,如此合情合理,实属难能。表现了小作者超常的掌控情节的能力。
10满分作文往往并不仅仅表现在文字的功力上,还表现在思想深度上。“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每个妈妈都是孩子的妈妈”这句话所传达的博爱是震撼人心的。语句经典,博爱深厚。
11“小川”和“小汶”两个名字呼应,使我们看到作者在命名上的整体统筹能力。合起来,“妈妈”就有了“汶”“川”两个孩子。如此则妈妈是否可以理解为祖国?则简单的一个名字就赋予了文本更深厚的蕴含。
12“小汶”的笑容和前边的委屈构成情节上的呼应。又显示了一个道理:“生者坚强,死者自然安息。”
1314两段看似模式化,但它的揭示很有必要:灾难来临,我们除了用眼泪表达伤痛外,更需要用坚强来面对和承担一切。
总评: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上都达到了相当高超的程度。满分当之无愧。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