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语》十则《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4


第17课《论语》十则
第18课《扁鹊见蔡桓公》
二. 学习重点:
1. 了解古文的作家作品。
2. 识记文中的生字、实词,了解一些虚词的用法。
3. 理解每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及其蕴含的哲理。
三. 请跟老师一起学:
17课《论语》十则
(一)关于作家作品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十条。这都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lún)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所以从标题可知《论语》是记录孔子的谈话和他与弟子问答的书属于语录体的散文集,《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全书共20篇492章。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先后有三千人,著名的有72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自汉朝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二)基础知识
1. 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知”通“智”,智慧。
“女”通“汝”,你。
2. 重点词语解释: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罔:迷惑。
殆:疑惑。
耻:动词,认为……可耻。
是以:因此。是,这,此。以,因为、由于。
默而之:“识”读作zhì,记的意思。
川:河流。                 斯:这,文中指河水。
逝:流逝。                 舍:止息。
尝:曾经。                 诲:教导。
愠:怨恨。                 善者:指优点。
倦:疲倦。                 厌:满足。
 
(三)按内容归纳句子
1.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2. 谈学习态度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谈学习兴趣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谈个人道德修养的:
人不知而不愠
 
(四)连词“而”字的用法。
“而”字当连词的用法主要有两种:表顺接和转接。
表顺接的有
表转接的有
时习之
人不知不愠
温故知新
不思
好学
不学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不厌
 
(五)从本课中提炼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18课《扁鹊见蔡桓公》
(一)关于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政治观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哲学观上,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子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书中还保存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
 
(二)基础知识
1. 正音:
走(xuán)    立有(jiàn)    不(yìng)    理(còu)
汤熨(tàng  yùn)    (suǐ)
2. 通假字:
“还”通“旋”,掉转,回转的意思。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3. 重点词解:
腠理:皮肤的纹理
见:拜见。
使人问之:特意。
居:经历、停留。
及:达到。
应:答应、理睬。
遂:于是。
熨:用药热敷。
属:管。
无请:不再过问。
益:更。
索:寻找。
有间:一会儿。
将恐:恐怕要。
 
(三)课文分析
本文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说明了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
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也写得很传神。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写出桓公对医生的偏见。这是他“遂死”的根源。
 
(四)重点句子解释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那是)司命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3.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桓公的病)已在骨髓了,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1. 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正确读音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A. yuè        B. shuō
(2)人不知而不(    )                   A. yùn        B. wēn
(3)思而不学则(    )                   A. dài         B. yí
(4)敏而学(    )                          A. hǎo           B. hào
(5)默而之(    )                          A. zhì            B. shí
(6)人不倦(    )                          A. huǐ         B. huì
(7)君有疾在理(    )                   A. còu           B. zòu
(8)医之治不病以为功(    )         A. hǎo           B. hào
(9)桓侯又不(    )                       A. yīng          B. yìng
(10)扁鹊望桓侯而走(    )          A. xuán          B. huán
(11)在肠胃,火之所及也(    )   A. jì              B. qí
2. 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在错误字底下画横线,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有朋自远方来,不异乐乎?(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
(3)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    )
(4)则其善者而从之。(    )
3. 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填写在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2)扁鹊望桓侯而走(    )
(3)在肠胃,火之所及也(    )
(4)熨之所及也(    )
4. 分析下列各组句子的停顿,将停顿恰当的句子序号,写在括号内。
(1)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A. 君之病│在腠理。
  B. 君│之病在腠理。(    )
(3)A.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4)A.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B.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5.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其字母写在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A. 说得过去    B. 说话    C. 同“悦”,愉快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 古时候国家最高统治者
B.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C. 对人的尊称
(3)温而知新(    )
A. 温习旧的知识    B. 回忆过去    C. 想念老朋友
(4)择其者而从之(    )
A. 擅长    B. 优点    C. 友好
(5)十日,扁鹊复见(    )
A. 住处    B. 停留,经历    C. 站在,处于
(6)桓侯使人问之(    )
    A. 所以    B. 特意    C. 老、旧,过去的
6. 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解释,将其字母写在括号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A. 聪敏而又好好学习,不知羞耻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B. 聪敏又能好好学习,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C. 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7. 下边句子中的“而”字,各属于哪种用法,写在括号里。
(1)温故知新(    )
(2)人不知不愠(    )
(3)敏好学(    )
(4)学不厌(    )
(5)择其善者从之(    )
(6)思不学则殆(    )
 
二.
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 第①段文字阐述了                 的辩证关系,启发我们学习要注重       
2. 第②段文字中“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         ;“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       。“        ”一句讲的是教导学生要有热情。
 
三.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是以:                   
默而识之:               
好:                       
2. 孔文子谓之“文”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                         
3. 选出文中成语。
    A.(    )   B.(    )  C.(    )  D.(    )
4. 下面的话,哪项关于A:学习态度,哪项关于B:思想修养,在括号中注明。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学而不厌(    )
(3)诲人不倦(    )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桓侯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②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    B. 良师益友    C. 日益发展
2. 用一个成语概括蔡桓公的所作所为,这个成语是        
3. 扁鹊初见蔡桓公,为什么“立有间?”
    答:                            
4.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答:                            
  5. 翻译划线的句子:
                            
                            
  6. 蔡桓公的病情步步严重,文中的词语是“在          ”, “在      ”,“在      ”,在“      ”我们常说的       (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小故事。
 
五. 课外阅读:
落日情思
(1)考试失败了,我不由得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眼前茫茫一片,心里总觉得郁闷,很不是滋味。
(2)我独自站在阳台上,毫无目的地向远处望着,望着……,眼前的一切——高楼、大树、田野,还有远处那幽深的山,都在(    )着,(    )的。忽然,一道金光闪过,这是惟一的有一丝生气地东西,我不禁寻找着光的来源。啊,原来是一扇玻璃窗反射的太阳的余晖。此时的太阳只是一个火红火红的圆球,周围已没有了耀眼的光芒,但它仍不遗余力的给周围涂上了淡淡的红色,把最后的光辉留给大地。(    )最终太阳还是会落山的,但是它不会就此永远消失。明天,它还会冲破黑暗,(bǎi   tuō)重重的阻碍,再次升起,并且越来越亮,唤醒沉睡的世界,让一切都重新开始。
(3)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此时,我却更欣赏夕阳。虽然它就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仍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一轮红日会顽强地升起,而且会更加灿烂、辉煌。
(4)想着,想着,太阳已经不见了。天黑了,可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新的一天又会开始,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
(5)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明天……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bǎi   tuō)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郁闷——(    )
3.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遗余力:                            
4. 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应为(    )
A. 欢笑    神采奕奕    因此
B. 沉默    无精打采    虽然
C. 肃立    垂头丧气    但是
5. “我却更欣赏夕阳”的最主要原因(    )
A. 夕阳下的景色非常美丽,一切都充满生气。
B. 夕阳最终还是会落山的但它把最后的光辉留给大地。
C. 夕阳虽终要被黑暗所吞没,但它让会积蓄全部力量,在第二天成为朝阳顽强地升起。
6. 对“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终于找到了考试失败的原因。
B. 我终于获得了战胜困难重新奋起的勇气和力量。
C. 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因为明天还可以见到朝阳。
7. 文章第(3)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    )
A. 记叙    B. 抒情    C. 议论
 
 
 
 

 
【试题答案】
一.
1.(1)A  (2)A  (3)A  (4)B  (5)A  (6)A  (7)A  (8)B
2.(1)异——亦  (2)已——矣  (3)为——谓  (4)则——择
3.(1)悦  (2)旋  (3)剂  (4)烫
4.(1)B  (2)A  (3)A  (4)B
5.(1)C  (2)B  (3)A  (4)B  (5)B  (6)B
6. C
7.(1)顺接  (2)转接  (3)顺接  (4)转接  (5)顺接  (6)转接
 
二.
1. 读书;思考;学与思的结合
2. 方法;态度;诲人不倦
 
三.
1. 因此;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喜好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 A. 学而不厌   B. 诲人不倦   C. 然而识之   D. 三人行,必有我师
4.(1)A  (2)A  (3)B
 
四.
1. B
2. 讳疾忌医
3. 为桓侯望诊,发现他有“疾”
4. 不能换,“将益深”是用猜测的语气规劝,“将益深”是用肯定的语气警告,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日益加重了。
5. ①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他的功劳;② 现今(您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6. 肌肤;肠胃;骨髓;讳疾忌医
 
五.
1. 摆脱    2. 烦闷    3. 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4. B    5. C    6. B   7. C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18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版22课《论语》十则pptx课件(39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38页)
2016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课文说明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4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导学案
作文:我心目中的孔子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教案3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4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导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7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教案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导学案
《论语》全文阅读及翻译
《论语》十则ppt课件
《论语》十则表格式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说课稿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4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复习练习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表格式学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学案3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52页)
《论语》十则读后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7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案14
《论语》十则·改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1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ppt课件(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3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论语》十则pptx课件
《论语》十则教案12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中考三轮复习试题(人教版)
《论语》十则复习(5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ppt课件4
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2002-2011年)
语文版九年级《论语》十则ppt课件(30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