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七子之歌》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4-10


作者简介:
王宏,1971年生。1990—1994年就读于苏州大学中文系。1994年进入江苏省苏州中学工作,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至今。现为初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成员。
教案名称: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近似录
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学生水平:
七年级
目标设定: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七子之歌》。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闻一多先生深挚的爱国情怀。
2、借助对《七子之歌》的诵读欣赏,学习诵读欣赏的一些方法: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寻找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可以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求得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可以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求得呈现诗歌深层美的朗读!
步骤安排:
一、布置预习:
1、查工具书认清生、难字词。
2、提出在自读中产生的问题。
3、搜集《七子之歌》中“七子”的资料。
二、课前入境:
上课的正式铃响前几分钟,循环播放年仅七岁半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以夹带着浓重澳门乡音的普通话领唱的《七子之歌•澳门》。   三、课堂进程:
(一)知人论事:
同学们听到的歌声,曾经牵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打动了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这歌的名字叫——《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同学们知道吗?《七子之歌》的曲子是作曲家李海鹰一遍遍地吟诵着歌词,流着泪在一夜之间完成的。使作曲者如此动容的歌词,它的作者叫——闻一多。闻一多是谁?同学们能不能一下子就说出他在
插图上的位置?——对!左下方!在面容狰狞的侵略者和阴森森的刀枪的左下方,这一位面容憔悴而目光坚定的,就是我们的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为什么会写下《七子之歌》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不需要评论,我们需要自己来认识!同学们,让我们试着走近闻一多——幻灯片:
师介绍:
1899年10月22日,在湖北省浠水县一个富有的闻姓家中,诞生了一个白胖小子,家人给他取名叫闻一多。
在这个书香门第,闻一多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1913年,闻一多14岁那年,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受高等教育。但当时的高等教育仍然充满了封建主义和奴化教育。对此,血气方刚的青年闻一多十分愤慨。他向往革命,盼望着祖国一天天地强盛起来。
1922年,闻一多到美国留学。那时在美国,华人经常受到凌辱。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写了一首诗讽刺中国人的脸沉默而神秘,像埃及狮身人面的怪物。这个美国学生还向闻一多问道:“你们在想什么?”闻一多立刻用英文写了一首诗回击道:“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侮辱’!” 接着闻一多又说道:“奉劝那些浅薄的美国绅士们,赶快收起那种自以为‘幽默’的优越感吧!”后来闻一多还专门写了《我是中国人》、《爱国的心》等诗歌,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的心。
闻一多在清华读书时,就开始了诗歌的创作。到美国后,他想走一条“艺术救国”的道路,因此在美国专攻绘画艺术。后来,他觉得光凭一些颜色,几根线条,不能表达自己“对于祖国和人民火一般的热爱”,因此还致力于诗歌的创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纽约写下《七子之歌》。同年5月他提前结束留学,启程回国。7月4日,《七子之歌》刊登在《现代评论》第2卷第30期上……]  <  2’— 2’>                                                                                                       
(二)整体感知:
《七子之歌》,这组诗的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七个孩子唱出的歌。是要歌唱这样一些亲子之爱吗?
蹒跚学步的时候有妈妈带着;
娱乐玩耍的时候有妈妈陪着。
——这样的母爱,同学们都享受过吧!
还有这样的母爱,你看到过吗?
幻灯片图注:刚出壳的小苍燕鸥身上爬来了一群蚂蚁,觅食回来的母苍燕鸥正竭力为它驱赶。
幻灯片图注:在风沙灾害严重的荒漠,毛皮尽毁的小骆驼奄奄一息,重伤在身的母骆驼不忍离去。
即便是厄运难逃,有了母亲就有了依靠,有了母亲就有了安慰!
有妈真好!——那么,《七子之歌》,这七个孩子唱的歌里,是表现了怎样的母子关系呢?他们要传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97页,同学们有没有看到:《七子之歌》诗前有一段小序,或许,它会告诉我们诗人的创作意图!——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师生齐读)(个别字音提醒)
读了小序以后,同学们知不知道,闻一多先生创作这《七子之歌》,是要替这七个孩子传达怎样的情感呢?是想要人们怎样呢?你们能找到小序里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吗?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交流!
   (前三排边)你们找到小序里表达创作意图的语句了吗?-请你读一读——……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找得很准确!
   (走到后三排边)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文言词,它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恐怕是它帮助我们前排的同学很准确地找到了创作意图吧!这是哪个词呢?——“以”,对!“以”,是“来,用来”的意思,它表示目的。能找到这个词,说明我们后排的同学也理解得很好!
好!同学们都知道了诗人是——既要抒写七地-七个孩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那么,老师希望你们呆会儿读诗的时候,把诗人的心意尽量地表达出来。                          <  4’— 6’>                                
(三)揣摩顺序: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等着读诗了!可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推想一下:这写七地的诗章会按着怎样的顺序呢?——同学们可以注意小序里表示顺序的字词,把自己的想法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们交流交流!——好!前排还是后排的同学来说?——好!你说!——按照土地先后丧失的顺序——对不对呢?——我们来看:(幻灯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母亲!“雄鸡一唱天下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气宇轩昂!可是——(边讲边点击电脑,幻灯片上出示相关条目)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物,强行租占澳门;1842年,英国强占香港;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 1898年!英国、法国、沙俄先后强占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而在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又接替沙俄强占了旅顺、大连……中华大地灾难深重!中华大地生死攸关!
同学们把书往后翻翻,看写七地的诗章是不是按着这样的顺序: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是的!就按这祖国土地先后丧失的顺序,远在美国留学的诗人唱响了七子的悲歌!
同学们揣摩揣摩:用先后丧失的顺序来唱这七地的悲歌,是不是更有利于表现中华大地灾难深重,是不是更有利于抒写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的情怀;是不是更有利于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呢?——是不是啊?同学们都同意按七地先后丧失的顺序来唱这七子的悲歌是最合适的吗?-老师也同意!闻一多先生对顺序的选择真是太好了!<  3’— 9’>
    (四)诵读欣赏:
1、自读体会:
让我们走进这一段屈辱的历史里去,让我们走进这七子悲壮的歌声里去!——课堂上的朗读,我们受着时间的限制,为了方便同学们交流,我们缩小一些范围,好吗?——拿出铅笔!在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这四块最早被抢走的地方上打上星号,我们先读这四章!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这四章,能做到吗?——能!好!同学们可以自己放声读,沉浸在你们理解到的情感世界里;也可以前后左右交换听读,问问伙伴们自己朗读时努力表达的情感他们听到了吗,他们觉得你的朗读对吗,好吗。——老师祝愿你们每一章都读得很好!——好!尽情地读,好吗?[点击幻灯片,播放哀婉、低回的朗读背景乐]         
……   ……                        <  5’—14’>
2、读赏交流:(本环节中《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四个诗章的读赏交流顺序应学生选择而定,不必拘泥。)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四章,都读好啦?好!刚刚老师看着同学们读书目光专注,神情激昂;听着同学们读书语调抑扬,声气悲壮。老师知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很认真,都满怀着热情在读书!老师想: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投入就一定会好!下面我们请几位来读,好吗?
①(前三排边)好!我们先请前排的同学!好!***,四个诗章你可以任选一章。(***读)  
***为前排同学的朗读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啊!
###,老师想听听你对你的同伴《澳门》这一章朗读的评价!——好!同学们都知道了诗人是——既要抒写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你觉得***的《澳门》这一章朗读体现了这种情感吗?——你可以抓住具体的语句作一些评点!
——[###表态并简述理由]
{体会情感:《澳门》……
例——“太久了”:1553年,澳门就实际上被葡萄牙占领,是“七子”中离开母亲最久的,说“太久了”符合历史;但仅仅如此吗?还有深沉的孤苦和悲怆!还有刻骨的恨!把婴儿从母亲的襁褓里抢走,这下手的人是何等的凶残!——因此,“太久了”宜读得徐缓沉郁一些。师读:“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也请学生读此句。   }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这两位同学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读诗歌要体会诗歌的情感,只有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才能读好诗!好!谢谢他们!
   ②我们后排也请一位同学来选一章读,不过,选择的范围里要减掉《   》一章了。我们后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读)
  
###,诗人把七个地方比作七个孩子,你满意你的同伴用朗读为我们再现的这个“台湾”的形象吗?——“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表态并简述理由]
{感受形象:《台湾》……
——我们的王星月同学在预习作业“有问有学”一栏里提出了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文中“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有什么含义?“夏日”指什么?——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好!我们请###来说!  
例——头上有“酷炎的夏日”,这与台湾的地理位置相符;但仅仅如此吗?不!“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饱含着对“日”的憎恨,对统治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的诅咒——岛上横行的日本侵略者给台湾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夏日”除了表面所指的酷暑烈日之外,这里更是指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摧残蹂躏。(谢凡同学在答问中还联想到日本国旗“太阳旗”的图案,俨然天空中一轮“酷炎的夏日”;换一个角度,也能理解为诗人巧用“谐音”,看似憎恨“日头”,实则痛斥 “日本”!)
——而我们的“台湾”,不堪蹂躏,主动请缨,向母亲发出了呼喊:“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我们有射日的英雄后羿!诗人笔下,“台湾”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因此,“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宜读得慷慨激昂一些。请学生读此句。    }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我们知道了——读诗,要和诗人一起去展开想像,感受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诗歌形象。有了心中的形象,你自然会有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好!谢谢他们!
   ③我们前排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章,好吗?不过,只能在剩下的两章里选了。我们前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读)
    (走到后排边)###,你满意前排***的朗读吗?——[###表态并简述理由]                    
    ——***,你能谈谈,你读得这么好,有没有什么诀窍?——老师看你读的时候非常地专注,而且,目光都似乎已经超越了白纸黑字!是不是在你眼前,已经出现了“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你是不是已经看到了“狞恶的海狮”“扑在”它“身上”,“啖着”它的“骨肉”,“咽着”它的“脂膏”?!——你能描述一下你想像的情境吗?
{想像情境:《香港》……
例——“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将祖国视为深居皇宫的女王,凸现祖国在“我”心中的高贵。为了保护祖国母亲的安宁,我甘愿做阶前的黄豹,彻夜不眠,逡巡守护……因此,“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宜读得稍慢,力求沉稳,来表现“黄豹”的尽忠尽职。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黄豹忠勇却也有不敌海狮狞恶的时候,它咬碎“我”的骨肉,吞噬“我”的脂膏。诗人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鲜血淋漓的海岸——我们仿佛看到海水已经变红,岸边有零落的黄色的皮毛……因此,“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宜读得快一些,犹如奇峰突起,震慑人心,让人感到恐惧,更让人感到愤怒。师读《香港》,也请学生读此章。      }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美!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有可能拥有能创造情境的朗读!好!谢谢!
    ④我们后排的同学,谁来读《》呢?好!你来! (***读)
   (走回前三排边)###,你满意***《威海卫》这个诗章的朗读吗?——[###表态并简述理由]
——2班的邓丰昊同学在预习作业“有问有学”一栏里提出:《威海卫》这个诗章里,“圣人的丘陵”与“圣人的遗骸”有区别吗?——同学们是怎么想的?好!我们请###来说!      
{品味语言:《威海卫》……
例——“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丘陵”,这里指坟墓。当然,一般人的坟墓是不能称之为“丘陵”的。这里的“圣人”联系诗句中的“原”字,再联系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山东省东北部,可以理解为“圣人”孔子,他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巨星,我们引以为荣!——因此,“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宜读得慢而激昂,要表现出自豪之情。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遗骸”,遗体,遗骨。联系诗句中的“尽”字,我们知道,这里的“圣人”,不再是孔子了,而是指像孔子一样的人,指品格高尚,智慧高超,忠勇无比的人。死去的都是这样的人哪!——因此,“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宜读得更缓慢更低沉,要表现出伤悼痛惜之情。再请学生读《威海卫》一章。   }   
——好!感谢同学们动情的朗读和精彩的赏析!——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也有助于我们发现诗歌深层的美!有了深层的理解,才能有合适的朗读!
小结——读好诗歌有很多办法,我们以后还要学习;但今天我们已经懂得了:
要读好诗歌,可以体会诗歌的情感,尽量地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融为一体;可以感受诗歌的形象,有了心中的形象,你自然会有适合这个形象的朗读;今天我们也懂得了:读诗,如果能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你就有可能拥有能创造情境的朗读;读诗,如果能品位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你的朗读就有可能呈现诗歌深层的美!   < 18’— 32’>
3、再读体会: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 “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陆续归来,1999年澳门也回来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回归。
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
——我们每一排同学来读一章,好吧?对于诗歌,各位同学会有各位同学自己的理解,所以语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读,对吗?——对!老师也想读呢!老师读标题、作者和诗前小序,同学们每一排来读一章,语速不完全相同不要紧!——好!开始!老师先读,同学们依次跟上,好吧?[点击幻灯片,再放哀婉、低回的朗读背景乐]         
师生轮读《七子之歌》:“——七子之歌 ——闻一多——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 7’— 39’>                
(五)拓展延伸:
1、熟读文本:
闻先生悲歌《台湾》一曲时,台湾正遭受着日本的践踏;现在,台湾虽然已经从日本手中收回,却没能实现和大陆的统一!——在台湾的最高峰玉山之巅,竖立着一座3米高的半身铜像。铜像面向大陆,目露愁绪,凝视着远方。这,就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座像。于右任先生一生爱国,生前一直希望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然而他的希望没能实现。晚年,他愤然写下了一首无题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台湾》这一章,好吗?
                   < 2’—41’>
2、推进思考:
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上,台湾影星王思懿为晚会献上了一曲改编了的《七子之歌•台湾》。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晚会的编导,你们希望将闻先生的《台湾》一曲作怎样的改编,来表达新时代子女的盼归心切呢?同学们不忙告诉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先来看一看晚会的片断!同学们注意打出的字幕:[点击幻灯片,播放晚会片断] 
你满意这样的改编吗?如果你是晚会的编导,你希望将闻先生的《台湾》一曲作怎样的改编,来表达新时代子女的盼归心切呢?这问题作为课后的作业,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伙伴们交流交流!                 < 2’— 43’>
3、积累迁移:
老师继续布置作业:熟读《七子之歌》,自选一章背诵。   
了解《七子之歌》后的闻一多,选一首小诗送给他。                           < 1’— 44’>
(六)师生共勉:
最后,老师送一句话给同学们,和大家共勉:——让我们都来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能够反思的读者!                                     
                                         < 1’— 45’>
 
附注:
 2006年3月23日,本人执教的《七子之歌》一课面向全市初一语文教师,为苏州市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作出了努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反思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3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2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1
《七子之歌》教案7
《七子之歌》导学案3
六年级上《七子之歌》教学设计2
六年级上《七子之歌》教案1
《七子之歌》ppt课件4
《七子之歌》说课稿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导学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ppt课件3
《七子之歌》学案
闻一多《七子之歌》mp3音频朗读
《七子之歌》教案6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案5
《七子之歌》教案4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3
《七子之歌》教学实录
学习主题:诵读欣赏《七子之歌》ppt课件2
《七子之歌》ppt课件1
《七子之歌》重点分析及知识点
《七子之歌》课后练习
《七子之歌》flash音乐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