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百丈山记》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29



百 丈 山 记 
朱 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本文的思路,分析叙述的层次。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理性的思考。 
4、体会作者的写景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思路,分析叙述的层次。  
2、体会作者的写景的技巧。 
3、重点体会“遁、磴、壁、殚……”等词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景的技巧。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题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著作繁富,除《诗集传》等专著外,有《朱文公文集》。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贯串,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在同时所写《百丈山六咏》之一《西阁》的绝句中,朱熹曾抒发了“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的情怀与议论,而没有把它写进本文。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二)、学生自渎课文。 
(三)提名朗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 
1、    略写沿途,直写描写的中心。 
2、    描述循水而上所看到的景色。 
3、    描写百丈山中瀑布和山峰的壮丽之美。 
4、    点明同游者和作者作记的原因。 
(五)深入体会文意,探讨以下问题; 
1、    第二自然段循水而上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以水流为线索,写了以下景物: 
  小涧→石梁→山门→石池→石梁→石梯→小庵→老屋→西阁 
2、    第三自然段: 
①    此段描写以何为中心? 
②    描写西南面时,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 
③    此段写景的方法与第二段有和不同? 
明确并板书: 
                东南:瀑布 
    石台→      西南:山峰 
                东面:“径断” 
  (六)小结并解答课后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百丈山记》作业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百丈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丈山记》教案3
《百丈山记》练习题ppt课件
《百丈山记》ppt课件6
《百丈山记》ppt课件5
《百丈山记》ppt课件4
《百丈山记》练习
《百丈山记》ppt课件3
《百丈山记》mp3音频朗读
《百丈山记》ppt课件2
粤教版《百丈山记》ppt课件1
《百丈山记》原文和译文
《百丈山记》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