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粤教版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必修五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1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必修5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棘(jí)手    抨(pēng)击    露(lòu)一手    神采奕奕(yì)        
B. 蝙(biǎn)蝠  构(gòu)想     癞虾(xiā)蟆    鳞次栉(zhì)比
C. 东莞 (guǎn) 蛊(gǔ)惑      孺(rú)子牛     稗(bì)官野史
D. 琥珀(bó)    俯瞰(kàn)     撒手锏(jiǎn)      沆瀣(xiè)气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内各个专业的研究者很多,但研究这项尖端科学的专家还寥若辰星。
B.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
C.当初小张给自己人生座标的定位是:生命不息,求知不止。
D.这篇文艺评论写得很实在,对文学新人的鼓励使真诚的,批评是忠肯的。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历史将在这里定格——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    
②小平同志一行在这里    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    了古朴纯美的民间歌舞。
③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    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    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④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将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        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A. 施行     领略、观赏     书写、成就     签署、颁发
B. 实行     领会、欣赏     成就、书写     颁发、签署
C. 施行     领略、观赏     书写、成就     签署、颁发
D. 实施     领略、欣赏     成就、书写     签署、颁发
4.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B. 对于发生在校园的事情,同学们虽耳熟能详,但因为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所以往往熟视无睹。
C.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同西方唱对台戏
D. 产品质量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所以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都是重要的。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18分)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 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节选自冯春梅、刘程的《英雄潇洒走苍穹》)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杨利伟立刻出现了头晕、目眩、呕吐等“空间运动病”的症状。
B.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就是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空间运动病”的自我锻炼。
C.杨利伟在进行离心机训练时,直练得“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也坚持不按警灯,说明了他“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D.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是因为杨利伟不仅能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还能常年坚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E.在穿越“黑障”时,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最终,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F.本文没有把杨利伟写成“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而是通过杨利伟平静而坚毅的语言和他顽强的行动来表现其形象的。
 
2.文段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请结合原文,就细节描写的手法举两个例子加以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他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把他作为自己的偶像吗?请认真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成一段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18分)
 
谈新闻写作的构思  戈挥
 
  就新闻写作来说,采访以后进入写作阶段,构思便成了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关键。而这一点,青年同志体会不深。最近我看了2004年12月5日《浙江日报》上《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一记义乌稠城街道孝子祠社区党委书记黄以法》的通讯,感受很深。这是一篇作者精心构思的佳作。这里,想以此文为范例,谈谈关于新闻写作的构思问题。
  选材,是迈向艺术构思的第一个环节。因为社会生活辽阔无边,多姿多彩。新闻选材,则是用切取的方法,摄取具有新闻价值的生活事实。初学写作的同志,往往在选材上缺乏功夫,总想把所采访来的材料全部写到文章里去。还有的同志则错误地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其实并不是这样。选材就是要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选材要做到精到,虽少,却多之浓缩:虽小,却是大的凝聚。《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篇通讯,全文才1700字左右,但作者在选材上下了功夫。文章截取了生活的几个横断面,选取了最富于表现黄以法社区工作特色的典型材料:一是对垃圾的处理,二是对困难居民的关心,三是如何树立先进典型,营造社区良好氛围。这些典型材料,含金量很高,富于说服力,在文章中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
  如果说选材是新闻构思的第一个环节,立意则是新闻构思整体设计的中心环节。新闻写作也要进行艺术构思。作者在选取材料以后,就要下功夫凝聚艺术的向心力。没有向心力,写作时就会失控,材料就成了堆砌。写作如同画家作画,总先要确立好画面的中心;也如同作曲家创作一首协奏曲,要先定下主旋律。新闻的布局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新闻作品的文意,也就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篇通讯的主题是表现社区党委书记黄以法的求真务实精神。表现这一主题,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具有向心力的典型事例,来表现先进人物的精神世界的。作者在构思时,注意深入到事实内部,寻求事实的本质;巧选角度,刻意求精,炼出新意;注意布局,力求做到让所有材料均指向文章的中心。
  构思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初学写作的同志,讲到艺术构思时,往往形式注意得多,而内容注意得少。实质上,内容与形式两者不可分割,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内容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有形式予以固定,而失去了丰富的内容,再美的形式也会成为空壳。所以别林斯基说过:“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形式脱离了内容,就等于消失了内容本身;反过来也一样,内容脱离形式,就等于消失了形式。”所以,文章在构思时,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较完美的统一。《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篇通讯,在写作构思上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写作时,在创造形式美上下了很大功夫。具体表现在总标题与三个小标题的设计上。总标题是“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三个小标题,则是紧紧围绕“眼睛”来展开布局。第一个小标题是“哪里有垃圾,他先看见”,写黄以法见物之快;第二小标题是“哪里有眼泪,他先觉察”,写黄以法觉察之力;第三小标题是“哪里有美丽,他先发现”,写黄以法洞察之精。而三者所写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黄以法的求真务实精神。这篇通讯,做到了所有标题,融为一体,在注意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同时,努力创造了文章的形式美。
(选自义乌新闻网,有改动)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 (6分)
A.文段主要以《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一记义乌稠城街道孝子祠社区党委书记黄以法》的通讯为例,谈了关于新闻写作的构思问题。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了初学新闻写作者常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在选材上缺乏功夫,随意堆砌所采访来的材料;二是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
C.第三段“写作如同画家作画,总先要确立好画面的中心;也如同作曲家创作一首协奏曲,要先定下主旋律”一句,运用了比喻来突出选材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构思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先考虑好内容,再选择好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E.作者认为,要追求形式美,就要拟好小标题,让文章的所有标题,融为一体,《他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这篇通讯,就是追求形式美的典范。
F.文段依次从选材、立意、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三个方面,畅谈了自己对新闻写作构思的看法。
 
2.文段中加点的“艺术的向心力”具体指什么?作者认为使新闻作品具有“艺术的向心力”的主要方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段,参考下面补充材料,联系自己阅读或写作新闻的实际,谈谈你对“新闻写作”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据,有分析。120字左右。8分)
 
(1)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定的《新闻工作准则》中规定:“诚实、真实、准确——忠实于读者是一切新闻工作者的名副其实的基础。” (摘自新华网《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最大的特点是“新”,其次是“快”。如何使新闻的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在着手采集每一篇稿件时,就要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去探索新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越办越好。 (摘自新华网《浅谈新闻写作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22分)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1、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指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3、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E.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F.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三、语言表达(22分)
1.根据情境和要求完成(1)~(2)题。(9分)
针对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较为频繁的情况,中央气象台副台长肖子牛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和冷空气频繁这三大因素是“祸首”。
气温显著偏高。2006年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气温为3.6摄氏度,比常年同期(2.9摄氏度)偏高0.7摄氏度。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及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至2摄氏度,部分地区偏高2至4摄氏度。由于气温回升,致使地表层解冻,土壤水分蒸发大,土质疏松,为初春沙尘天气频繁发生提供了条件。
降水持续偏少。3月份至今,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5%。其中,秦岭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10毫米,青藏高原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大部、西北部分地区及内蒙古大部降水量偏少5至8成,部分地区偏少达8成以上。由于干旱少雨,加之气温回升,使地表土质干土层增厚,一遇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
冷空气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今年春季,冷空气和蒙古气旋活动频繁,且冷空气势力较强。从3月份到4月中旬,我国先后遭受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强冷空气袭击,尤其是4月份的强冷空气更是少见。伴随着这两次强冷空气过程和蒙古气旋的共同作用,我国北方出现了大范围的大风和沙尘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
 
(1)请用一句话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入春以来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危害,如何预防和治理沙尘暴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你对预防或治理沙尘暴有什么样的好想法?请写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9分)
①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个可以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②他在物理学的领域内取得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③汤姆生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④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3.改写下面的长句,使它成为两个或几个短句,以加强表意的明晰性(可添加必要的词语,不得改变语义)。(4分)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耳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作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规划表示欢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一、选择
1A  B中“蝙”念biān “虾”念há C中“稗”念bài D中“珀”念pò
2B  A中“辰”应为“晨” C中“座”应为“坐” D中“忠”应为“中”
3D  详见课文
4C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首鼠两端”比喻迟疑不定或动摇不定,与A句表示“意见不合”的语境不一致。“耳熟能详”指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说出来,与B句中“熟视无睹”不一致,不构成转折关系。D句“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应改为“息息相关”。
 
二、阅读
(一)
1. A B 
(A“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杨利伟只是立刻处于失重状态,并未出现“空间运动病”的症状。B杨利伟在客厅里转圆圈,应是进行防止出现“空间运动病”的训练,而不是进行加强“空间运动病”的训练。) 
2.例一:“做转椅训练”“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杨利伟的严于自律和意志的顽强。
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举到其他例子,言之成理亦可。
3.答案举例:
我认为应把杨利伟当作我们的偶像。因为无论是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还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能把任务完成得最好的行动,都是那些唯利是图、偷税漏税的“明星”永远无法企及的。
可以赞成,亦可以反对,只要能适当引用文段语句,并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二)
1.A  F
(B项第二段中没有谈到“随意堆砌所采访来的材料”的错误;C项这一句话并不是用来“突出选材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而是用来突出立意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的;D项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说到“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先考虑好内容,再选择好与之相适应的形式”;E项“拟好小标题,让文章的所有标题,融为一体”,这只是追求形式美的一种方法,并非所有方法。)
2.(1)“艺术的向心力”具体指新闻作品中各个材料(或典型事例)所共同指向文章中心(或立意)的力量。
(2)在构思时,注意深入到事实内部,寻求事实的本质;巧选角度,刻意求精,炼出新意;注意布局,力求做到让所有材料均指向文章的中心。(至少要写出其中两项)
3.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阅读或写作新闻的实际,能适当引用文段或补充材料中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若完全照抄文段内容或补充材料,则不给分。
(三)
1.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2.B
3.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    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4.应多方面看问题
5.C F
 
三、表达
1.(1)三大因素促成我国北方沙尘天气频繁发生   
(2)答案举例:①严禁过度开发;②大面积种植防护林;③培植草皮固沙。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但内容要求与预防和治理沙尘暴有关,而且要合理,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2.第①句把“最杰出的”调到“20世纪”后(语序不当);
第②句把“取得”改为“作出”,或把“贡献”改为“成就”(搭配不当);
第④句删去“的殊荣”(语义重复)。
 
3 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了一项经济合作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时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的基础上制定的。
其目的是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队该规划的通过表示欢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情景默写汇编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练习
《兼爱》拓展练习
《五石之瓠》练习题
《老子》四章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滕王阁序》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梳理练习
《兴贤》作业练习
《鞭贾》作业练习
《心术》作业练习
《原毁》作业练习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作业练习
《荔枝赋并序》作业练习
《后赤壁赋》作业练习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业练习
《寄欧阳舍人书》作业练习
《与微之书》作业练习
《与尹师鲁第一书》作业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方山子传》作业练习
《陆文学自传》作业练习
《六一居士传》作业练习
《张中丞传》后叙作业练习
《百丈山记》作业练习
《道山亭记》作业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作业练习2
粤教版高二级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试卷
09学年粤教版高二级第六学段模块考试试题(必修5、选修2)
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练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田中粤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语文练习试卷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墨江中学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