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读书的艺术》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13


读书的艺术 
山东省邹平一中     贾云芳 
〖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对读书艺术的基本观点。 
2.在讨论的基础上把握教学设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语言风格。 

〖文本导学〗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读书是享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又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走进了一个风景秀丽、趣味无穷的读书艺术世界 。 

〖梳理与整合〗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反复朗读。 
①禁锢(   )②妒羡(   )③髭须(   )④嗜好(   )⑤一颦一笑(   )⑥浸润(   ) 
⑦丛笺(   )⑧校勘(   )⑨咀嚼(   )⑩恬然(   ) 
2.文中列举了许多作家有关“读书”的事例,请找出来,列举一下他们的作品,积累在下面的表格中。(可查阅资料或同学之间交流) 

〖探究与发展〗 
3.本文在写法上不受一般行文格式的约束,给人以自由洒脱之感,请理顺作者的写作思路。 
                               
                               
                               
4.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一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对于读书精神的认识。具体概括一下他谈的关于读书的艺术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5.教学设计>文章语言幽默而睿智,见解独特而深刻,给人以温馨而幽雅的感觉。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6.讨论:读书是否有目的?古往今来,没有谁会否认读书的目的性。大至为国,比如周恩来先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至为己,比如“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这是否和林语堂先生所提出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生活相矛盾? 
                               
                               
                               
                               
分组讨论: 从作者谈到的下列读书的心得中,你分别受到怎样的启发?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具体谈谈你的看法,以“我和读书”为题写一篇随笔。 
①“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②“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③“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④“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 
⑤“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8—11题。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这么一种环境的改变,由心理上的影响说来,是和旅行一样的。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8、本段文字从什么角度,告诉我们关于读书的什么道理? 
                               
                               
9.“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为什么?结合下文回答。 
                               
                               
10.“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这当然是那些禁锢在他们的身体监狱里的人所妒羡的权利”两句中“监狱”的意思是否一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1.选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两项: 
A.读书受身体范围的局限,可选择的书不多。 
B.读书是一件雅事,它能使你的思想得到交流和升华。 
C.读书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孟子和司马迁对此有过同样的观念。 
D.“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反省”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读书能使你改过自新。 
E.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知心朋友交谈,能使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体验与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书的艺术》读后感(2篇)
《读书的艺术》读后感
《读书的艺术》mp3音频朗读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原文阅读
《读书的艺术》教案2
《读书的艺术》ppt课件1
《读书的艺术》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