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美》教学设计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15


论美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体会作者的审美观。
2.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3.学习杂感的写法,联系相关知识,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作者简介
(1)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务。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3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 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候补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受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有关《人生论》
《人生论》是弗兰西斯•培根留给世人的一部杰作,也是英国散文的代表作。这部集子先后两版,共收入58篇短文。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既严谨又富有想像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文笔洗练,是英国随笔文体的开山之作。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论说随笔文集》,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述是断想式的,语言有跳跃性。

【问题说明】
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在这篇杂感中,他论及人的外貌美、形体美、风度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
【字词诠释】
①〔端庄〕端正庄重。
②〔肃(s )然起敬〕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肃然,恭敬的样子。
③〔吝啬(l n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④〔予(yǔ)彼〕给予别的。
⑤〔一无作为〕没有作为。
⑥〔奥古斯都(d )〕奥古斯都和菲斯帕斯都是古罗马皇帝。
⑦〔腓(féi)力普王〕生于1268年。1285年即法兰西王位,死于1314年。为法国英主之一。
⑧〔爱德华四世〕即Edward IV。1461~1483为英王。
⑨〔阿尔西巴底斯〕公元前五世纪时人,古雅典著名的美男子。
⑩〔伊斯梅尔〕即伊斯梅尔一世。1499年即波斯王位,为波斯索非(Sophy)王朝的创建者。
 〔优雅〕优美高雅。
 〔为〕读w i。
 〔阿皮雷斯〕(约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古希腊最著名的画家。惟此处所指非阿皮雷斯而是由克西斯(Zeuxis)。他也是古希腊名画家,其时代为公元前5世纪之末,公元前4世纪之初。据传说,某次他为克罗吞(Croton,希腊各邦之一)久诺(Juno)庙画像,先择邦内最美的少女五人而观之,欲融合各人最美的部分于一像之中。
 〔丢勒(1471—1528)〕即Albert Durer,德国著名画家,据莱特云,此处所指者为他论画之作,标题为“论人体各部分之比例”(Of the Proportions of th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稽〕读j 。
 〔其〕读qí。
 〔作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
 〔尽〕读jǐn。
 〔修养〕养成的正确待人处事的态度。
 〔犹(yóu)如〕好像。
 〔愧(ku )悔〕羞愧悔恨。
【课文分析】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①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②的。〔句解:把美德比作珍贵的宝石,表明了作者对美德的赞美态度。〕
段解:作者以宝石喻美德,提出人的气质美才是真正的美。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③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④。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⑤。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⑥、菲斯帕斯、腓力普王⑦、爱德华四世⑧、阿尔西巴底斯⑨、伊斯梅尔⑩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段解:作者认为许多美貌的人由于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结果一无所为;但也有一些才德美貌兼备的人,并举例证明。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 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 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 和丢勒 滑稽 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 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句解:作者无意中说出了一个重要的美的通俗定义,即“美是和谐”。〕
段解:作者认为在美的等级中,形体之美胜于面容之美(“颜色之美”),而风度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而最美的是难以用图画所表现的,是一种奇妙的美,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和谐的统一,而非数学公式。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 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 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 而不配得到赞美。
段解:从世俗的眼光看,上了年纪的人容貌和形体不可能与年轻人相提并论,但是由于风度美胜于形体美和颜色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反而倍增了可爱之处。这段作者通过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对比议论,再次强调风度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美犹如 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 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句解:点出了作者理想的美,即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结合才是美的真谛。〕
段解:容貌美如盛夏水果难以保持长久,只有把外表美与德行美集一身,美才能伴随终身。这是作者对不追求德行美的青年的忠告。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两种美——德行美和外表美进行阐述,提出了德行美胜于外表美和外表美须与德行美完整结合的审美观。忠告年轻人不仅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心灵美。
【文章结构】
 
【写法分析】
本文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说经常是断想式的。本文论美,以人物的外貌美直说到德行美,但是又并没有具体论说德行美,而是以较大篇幅议论容貌美。他的论述有跳跃性,但是始终围绕着“美”展开论说。
锤字炼句,语言精美。培根精于锤炼语言,在表达上有丰富的想像力,善用比喻。如述及要珍视美德时,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下反而更华丽”;论及容貌美难以保持时,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样的比喻,令人过目不忘,有些已经成为警句格言。
【难点分析】
(1)这篇文章在论述上虽然有内在联系,但是逻辑性并不强,论述中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人的审美标准不可能统一,尽管对许多问题人类有相对统一的价值标准,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可以求同存异。对于美,人们会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在不同情境下,这种认识也会有所变化,有所发展。培根的文章写于十六、十七世纪,按中国历史的分法,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末年。社会是在发展的,我们不能要求他当时的认识完全正确。况且,他的文章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恰恰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主张学生在这类问题上能有自己的想法。
(2)为什么在证明“才德与美貌也可以并存一身”这一论点时,所举的人物多是帝王?
培根生活的时代,只有绘画而无摄影,能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将相,而培根据此说帝王将相“容貌美”,未必可靠。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国绘画史所留下的帝王“标准像”就可以明白,培根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认识上的局限性。
【重点分析】
一  你认为下列句子哪一个表达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能说说你这样理解的理由吗?
1.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3.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4.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这是一个理解题,比较四个句子看,3、4小题较合适些,而且3小题的语言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对美的看法,4小题是在这一观点下发出的号召,因此,3小题较合适。
二  下列句子表达形象,内涵丰富。和同学一起交流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说理的形象、深刻。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3.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4.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5.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1.因宝石是华贵的,在朴素背景对比衬托下会更加华丽,美德也是这样,朴素端庄常常使人显得有修养,有气质,令人肃然起敬。
2.正所谓上帝给予我们是有限的,给了你美貌,就可能少了些智慧,给了你智慧,就可能少了些容貌,因此美貌的人常利用姿色,智慧的人常利用头脑,各尽所长而已,最理想的状态是既拥有美貌又拥有智慧和高贵的气质。
3.因为美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美,还包括内在精神气质,品德抽象的一面,它是不能订制规范的,不能画出来的。
4.因为晚秋时节自然界不再那么顽强、忙碌了,代之而起的是清爽,从容,给人一种闲适悠然之美,所以是最美好的,正如老年人一样松轻,自由可不再为生活忙碌,操心了,这时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5.其实人的容貌也是这样,它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老的。所以,美不美重在心灵,心不老,容貌也就无所谓了。
*三  文学艺术与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是相通的。培根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从你日常接触的山川景物,城乡建设,家庭装饰,文章绘画等事物中,举几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其实这牵涉到一个审美距离的问题,欣赏美是要有心理距离、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体会悲剧的悲壮,那要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才会产生悲壮美,是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有美感,但是赏巨幅国画,要拉开距离才能感到整体美,站的太近,看见的只能是一片黑墨,观赏出土文物如不能站在历史的角度,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代古人创造就会认为很粗俗,很原始,很笨拙丑陋了。
四  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记住这些话,并模仿作者的手法,精心拟出几句关于美的言论,和同学一道,编写班级的“凡人论美的格言”。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2.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3.形体之美是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4.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例: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性格决定气质,气质决定言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江苏盐城中考试题)
《论美》教案11
《论美》练习题
《论美》教案10
《论美》教学设计10
《论美》ppt课件(23页)
《论美》导学案3
《论美》教案9
《论美》ppt课件(17页)2
《论美》ppt课件(25页)
《论美》导学案2
《论美》ppt课件(11页)
《论美》学案
《论美》ppt课件(15页)
《论美》表格式教案
《学问和智慧》《论美》复习练习题
《论美》ppt课件(17页)
《论美》说课稿
《论美》导学案
《论美》ppt课件(21页)
《论美》ppt课件10
《论美》ppt课件9
《论美》教学反思
《论美》读后感(2篇)
《论美》ppt课件8
《论美》听课评课案例
《论美》教学设计8
培根《论美》ppt课件7
《论美》课堂实录
《论美》教案7
《论美》同步练习
《多收了三五斗》《创造学思想录》《论美》教案及练习
《论美》教学实录
《论美》ppt课件6
《论美》ppt课件5
培根《论美》rm音频朗读
《论美》教案5
《论美》学习要点
《论美》教案4
《论美》教案3
《论美》ppt课件4
《论美》ppt课件3
《论美》ppt课件2
《论美》ppt课件1
《论美》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