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7
作者:yzhelbyh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22


作者:yzhelbyh
作者EMAIL:baiyhou@sohu.com
 
我若为王
作者  聂绀弩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材分析
《我若为王》是杂文大家聂绀弩的杂文,全文紧紧围绕“我若为王”的论题,通过设想了“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有力地抨击了由封建王权意识所滋生的国民的奴隶性,号召人们灭绝奴性,争做“真的人们”(自由、民主的国民)。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清思路,体会虚拟假定的写法,把握全文思想内容。
    2、进一步掌握杂文的艺术特点。
    3、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
能力训练点
    1、学会写富有针对性的批判文章。
    2、学会议论文的并列式的使用。
德育渗透点
    批驳现实生活中的王权意识,摈弃奴才思想。
美育渗透点
品味杂文语言的讽刺味。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国民王权意识、奴才性格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诙谐调侃的语调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作者论述观点的过程。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品味含意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采用虚拟假定的写法,批判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观点。引导学生体味杂文的思想性、文学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封建君王享有无上的权力。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所有,普天之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所以人人都想做王当皇帝。老师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作了君王,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当官好呀,“为王”岂不更妙?我若为王,那么,一进教室,我就大摇大摆坐在龙椅上,你们不能喊“老师好”而应喊——“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注意还要低头哈腰,甚至下跪之后,我说——爱卿平身。当然,老师若为王,对你们恐有大大的好处,我一高兴就给你们封官,封体育委员为大将军,保家卫国……,封你为弼马温。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曾经做过大牢却又怀念监狱的怪老头作的“为王”梦(板书《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大胆的假设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和认识呢?
二、作者简介
聂绀弩:(1903---1986) 文学史上颇多奇人怪人,聂绀弩是其中之一。他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口无遮拦,我行我素,一生坎坷,多灾多难,10年囹圄,8年病疴,还能活到83岁,真是一个奇迹。
1903年出生于湖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曾任南京中央通讯社副主任,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宣传、报刊编辑和进步文艺活动。
195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7年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改。文革期间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粉碎四人帮后,状如鬼影,老伴带他去理发,他“揽镜大骇,不识镜中为谁”。1986年3月,走完了他那曲折的传奇人生。
聂绀弩是杂文大家,现代作家、学者。在杂文、古典小说研究、旧体诗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夏衍认为“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聂绀弩为第一人。不过他最为人称道的文学成就,还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旧体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至在诗坛上有了“聂体”之誉。不少名篇、名句被传诵一时,如“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 等人物诗;“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交心坦白难”等文革诗。他有多方面的写作才能。作品有小说、寓言、诗歌、剧本等多种形式,尤其以杂文、散文见长,著作颇丰,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越,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以耳耶、萧今度、迈斯、悍膂、淡台、灭暗等笔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杂文,有人称他的杂文是“有力的响箭,常常射中敌人的鼻梁”。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1938)、《历史的奥秘》(1941)、《蛇与塔》(1941)、《血书》(1949)、《二鸦杂文》(1950)、《寸磔(zhé)纸老虎》(1951)、《聂绀弩杂文选》(1956)、《聂绀弩杂文集》(1981)等等。散文集有《沉吟》、《巨像》、《海外奇谈》等。
三、文体简介及写作背景:
文体简介:
杂文,散文的一种。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拿来主义》是篇有关文化动态的杂感。《我若为王》就是篇有关思想动态的杂谈。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蒋家王朝的独裁专制已临近末日,然而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国民党内部的官员)身上,还残留着封建奴才的愚忠思想,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还很严重。作者写此文意在呼唤人们觉醒起来,抛弃奴性,共同推翻专制统治,为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新社会而奋斗。
四、整体把握文章,深层探究,理解作者的观点
【提问】你认为本文标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应该是什么?
【明确】“若”。可见,本文在构思上是采用了一种“虚拟幻想式”的方法。
【活动】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结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求同存异,然后全班交流)
【提问】我们已经基本感悟了本文作者的基本构思,那么,你能理清本文的脉络吗?在分析的过程中请注意语言上的标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文章的思路,以整体上把握文意。请同学们打开书。课文的第6段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呢?”其中,“这样”一词是属于称代性词语,使用了这样词语的句子也叫重要的句子。请大家结合文本找一找“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和指代意义(小组内相互交流意见,然后推荐出发言人)
【明确】“这样”一词的指代范围是第2—5段,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景。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  )由一部电影为引,假设“我若为王”。
第二层(2-5)设想“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形。
第三层(6-8)在上文假想基础上的感悟。
语言上的标志为:1节“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2-5节首的“我若为王” ;6节的“我将恍然大悟”。
【活动】阅读第1节,问:作者对“王”和“为王”持什么态度?
【明确】看不起,鄙视,厌憎。从中我们看出,作者对皇权是否定的。
【活动】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2-5节,看一看,作者主要写了“我若为王”之后的哪些情景,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
【明确】作者虚拟自已若为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而我则是“万岁”。
共性①:不管“我”多么无能,不管“我”的妻子儿女亲眷多么无耻、无能、丑陋,都将是“万岁” “王后” “太子或者王子” “公主” “皇亲国戚”,而且都将被捧着,被颂扬着。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一个字,也是文本的第2第3第4段反复强调的一个字,即“捧”。具体来说,从“王”的角度看,第6段里“因为我是王,是他们的主子”,也就是说“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捧者不得不捧。长期以来,人类已经默认了这种专制制度,进而形成了历代“王”或各种“王”的专制主义思想。从捧者的角度来看,就是捧者自身的奴性心理在作怪。鲁迅先生说我们所经历的时代无怪乎“坐稳了奴隶”和“争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可见,长期以来的奴性心理导致捧者极力去捧他们的王。
共性②:所有的人都对“我”、对“我”的妻子儿女及亲眷们低头,鞠躬,匍匐,他们谄媚,乞求,他们不敢发出真正的声音,他们的全部的语言就是对我及我的家人们的称颂。
【提问】作者对“王权与奴才意识”是持什么态度的?朗读最后2段。
【明确】“我将恍然大悟:我生活在这些奴才的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 这句话就表达作者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批判,也表达了作者对王者的蔑视嘲讽和对奴才的憎恨与鄙视。
【提问】“我将变成一个暴君,或者反而正是明君:我将把我的臣民一齐杀死,……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如何理解?
【明确】这“暴君”与“明君”是 统一的 。“暴”,指杀尽“奴才”;“明”,指扫除一切奴种,不给人间留下一个,叫奴种断子绝孙,自己也不再当奴才头儿。这“暴”中寓着“明”,“明”才需要“暴”。上文写到,作者对王权和奴才这一对孪生子表示深深的憎恶和愤慨:“生活在奴才们中间,作奴才们的首领,我将引为生平的最大的耻辱,最大的悲哀。”作者在这里又翻出一层意思,认为奴才比王权更可怕,它是王权思想赖以存在的温床,因而“不留一个奴种在人间”,斩钉截铁地表示铲除一切奴种的强烈愿望。
【提问】“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句话前后是不是矛盾?
【明确】不矛盾。我若为王,将铲除一切奴种,那样“我将没有一个臣民”,当然也将“终于不能为王”。但我捍卫了人的尊严与独立思想,维持了自己的鲜明的个性,我将是一个更加鲜明而独立的完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也就是“古今中外最大的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提问】“‘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如何理解?
【明确】意思说,世界上没有了奴才,“我”终于不能为奴才们的首领,那么,“我”和所有的人都变成“真的人们”了。对这种景象,“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不为王,才是最大的王,含着这样一个历史辩证法:不为王,世上没有任何奴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会完全复归。人,再也没有奴性,有的是真的人性,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人的生活,这才是最大的“王”: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人性。
【提问】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明确】课文描绘“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是为下文正面展开议论和批判作铺垫。作者设想“我若为王”后出现的情形,由妻子、儿女一直联想到自身,把势蓄得很足。但这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先把“我”推向虚幻的顶峰,然后一把拉下来,示其本相,加以批判。这叫欲擒故纵。
“假定又假定”的前三段联想,句式几乎相同,用铺排的方式,层层推进。在表达上,起到强调的作用。
【提问】文中“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什么?而“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是否和他们一样?
【明确】“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就是奴颜和媚骨,就是奴性。而我虽是民国国民,但我憎恨与人为奴,我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
【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通过对“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的虚拟设想,批判了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尤对王权的基础——奴才,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呼唤要铲除一切奴种。表达了对人类尊严和独立思想的崇尚和追求。
【提示】2—5段是摆现象,第6段是分析问题,最后两段是解决问题,那么,第一段应该是什么呢?
【明确】第一段是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的读书活动,即在电影刊物上看见一个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引出本文的话题,然后,提出问题——“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提示】当今的考试作文盛行话题作文,也就是给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所给话题进行写作。大家读了本文的第一段,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话题作文开篇的启示吗?
【明确】
①:可以由日常生活琐事引出话题,比如平时读过的报刊杂志、所经历的类似小事,只要与所给话题有关,又能够引出话题,就可以大胆引用。
②:可以讲述类似的故事,用以引出话题。
③:可以描述类似画面,用画面引出话题。
④:可以引用类似的名言警句,靠它来引出话题。
⑤: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话题。
⑥:可以使用恰当的题记,或者使用由一组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以此来引出话题。
五、由本文的构思进一步理解杂文的艺术:
关于杂文,瞿秋白曾经下过这样的定义: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揭示了杂文的文艺性、社会现实性、和论说性。但,这个概念无法穷尽所有杂文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以记叙为主的杂文,以抒情为主的杂文,还有三者熔于一炉的杂文。但不论哪一种杂文,杂文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形象化的说理。因此,形象化说理是杂文创作的最主要的艺术规律,也是衡量杂文艺术的最主要的标尺。这篇杂文,正体现了杂文说理艺术性的特点。这篇杂文要批判王权观念和奴才意识,并不从正面落笔,而是从反面切入。作者充分发挥想像的作用,设想“我若为王”的种种情形,使读者充分认识到了王权和奴才意识的荒谬和可笑,比之正面着手,更具一种揭露的威力。
六、布置作业:
搜集现实生活中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一些表现,写成一片有针对性的文章。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比较·探究《黑信》《我若为王》练习题
《我若为王》教案9
新作文:我若为王(2篇)
《我若为王》ppt课件(31页)
《黑信》《我若为王》学案
《我若为王》ppt课件12
聂绀弩《我若为王》原文阅读
《黑信》《我若为王》同步练习
《我若为王》ppt课件11
《我若为王》教案8
北师大版《皇帝的新装》《黑信》《我若为王》《童区寄传》教案及练习
《我若为王》ppt课件10
《我若为王》ppt课件9
《我若为王》ppt课件8
《我若为王》ppt课件7
《我若为王》说课ppt课件6
聂绀弩《我若为王》rm音频课文朗读
《我若为王》教与练(3)
《我若为王》同步练习(2)
《我若为王》同步练习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说课稿
《我若为王》ppt课件5
《我若为王》ppt课件4
《我若为王》学习要点
《我若为王》同步百分测验
《我若为王》ppt课件3
《我若为王》ppt课件2
《我若为王》ppt课件1
《我若为王》教案6
《我若为王》备课——学习资料
《我若为王》教案5
《我若为王》教案4
《我若为王》教案3
《我若为王》教案2
《我若为王》教学思路
《我若为王》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