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从军行》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08


《从军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 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二、           教学重难点 
1, 注意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 边塞诗歌中音乐的表达作用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2,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3,王昌龄背景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 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总体感知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描写边塞将士久戍思归的边塞诗歌。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5,重难点分析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2)  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 
提示:借景抒情,借音乐抒情,  
3)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     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 
海风秋(悲秋情节        凄凉)     羌笛(别离乡情   幽怨凄凉) 
关山月(关塞山川      距离远)      
    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4)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5)  比较分析同一个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比较两首诗同样写“愁”,但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提示:《从军行》(其一)愁中带有苦的意味,因为戍守边疆的环境凄凉,带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情感更深一层。 
《闺怨》只是单纯的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心情。 
6,板书 
  烽火城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秋       伤春悲秋(衬托人物心理)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愁       点明主题 
7,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诗歌流畅,咬准了字“羌”的音,在复述学过诗歌的时候,古诗再次复述的能力较好。学生在掌握“借景抒情”时,能较快分析出诗歌中景物描写对于主人公内心的烘托作用。学生在比较《从军行》(其一)和(其四)时,比较两首诗表达主题,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都回答反应较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2
《从军行七首(其四)》ppt课件1
《从军行七首(其四)》教案1
《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
《从军行》ppt说课课件
《从军行》说课比赛稿
《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题)
《过零丁洋》《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杨炯《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军行》《渔家傲·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使至塞上》《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题)
王昌龄《从军行》ppt课件(15页)
古诗二首《从军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学设计2
古诗二首《从军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教案1
陈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从军行(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教案1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24页)
王维《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3
《古从军行》教案1
《从军行》教学设计4
比较阅读《从军行》导学案
杨炯《从军行》练习题
唐诗五首《山居秋瞑》《从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教案2
《古从军行》mp3音频朗读
《古从军行》ppt课件2
《从军行》教案3
《从军行》教案2
《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学案
《从军行(其四)》ppt课件3
李颀《古从军行》ppt课件1
李颀《古从军行》原文和译文
《古从军行》诗歌鉴赏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ppt课件2
杨炯《从军行》赏析
杨炯《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其四)》教案1
绝句三首《从军行》《过华清宫绝句》《塞下曲》教案1
杨炯《从军行》mp3音频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