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鞠躬》教案
白鹤中学 胡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圈词划句品读蚂蚱逃生的“悲壮”,感受其渴望自由、顽强斗争的精神
2、情意目标:
(1) 尊重这种具有执着顽强坚韧精神的生命;
(2) 学习这种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捕捉、分析关键字词句,了解蚂蚱生命力的顽强。
三、教学难点:初一的学生思想还比较浅薄单纯,对文章的分析只会就事论事,感情也只会停留在感悟这只蚂蚱的顽强上,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并发现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生命,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一步就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常规
1、课前演讲《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2、学生自由点评。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蚂蚱的故事。你了解蚂蚱吗?中国农村有句俗话:“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多高”,指的是秋意渐浓,天气凉爽,蚂蚱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直至死亡,而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中的蚂蚱却顽强的活到了初冬,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到初冬的一座荒凉的小山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只顽强的蚂蚱,今天我们学习《向生命鞠躬》
(三)整体感知
1、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
2、师生共同探讨“我”对蚂蚱称呼的变化,以及“我”和儿子对蚂蚱态度的变化。
(板书)
|
称呼 |
我的态度 |
儿子的态度 |
|
害虫 |
漠视、玩弄 |
不感兴趣 |
|
遇难者、 小玩意儿 |
同情、意外 |
不感兴趣 |
|
悲壮的蚂蚱 |
震撼 |
震惊 |
|
顽强的生命 |
鞠躬 |
敬畏 |
(四)重点研读
1、蚂蚱的“顽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作点评交流;
(板书)
|
被捉 |
初逃 |
再逃 |
悲 |
|
拼命挣扎 |
挣脱束缚 |
获得自由 |
壮(用生命的代价) |
2、正是因为“悲壮”,所以我下意识的向蚂蚱鞠躬。你怎样理解“向生命鞠躬”?
明确:哀悼、歉意、尊敬
(五)总结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生命值得我们为之鞠躬的呢?(畅所欲言)
共同之处:为了自己认定的目标竭尽全力并用极大的坚韧去承受的生命。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生命?郁达夫的话。
(1)尊重这样的生命(板书:向生命鞠躬)
(2)学习这种顽强的精神。
3、总结本课主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目的,通过对蚂蚱顽强生命的具体分析,我们学习了那些顽强坚韧宁死不屈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而且明白了,我们理应对具有这种精神的生命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敬意,我们应该爱戴他们,向他们鞠躬。
4、拓展:本节课上完了,你对生命有何感悟?请说说你的“生命感言”。
(六)布置作业:认真完成试卷。
《向生命鞠躬》练习题
1、课文第一节中,“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这一想法指的是 。“实现”了的原因是这次爬山的经历让儿子 。
2、第二节是 描写,它的作用是
3,第十节中“不经意间”可换为 ,说明了
,而两个“抱住”则体现了
4,你同意文中第11节“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不可能发生”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5,这个顽强的生命拼死挣扎的结局还是最终“慢慢的死去”。逃也是死,不逃也是死,但是逃死得快,不逃死得慢,逃死得痛,不逃死得不会那么痛苦,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了解这只蚂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大家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而且好奇心也是极强的,那么请大家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写出这只蚂蚱悲壮逃生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字数200-3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