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试卷 >>历届中考试卷 >>湖北省 >>
2006年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2


2006年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初中三年的学习旅程,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最后一个驿站。通过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你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能力,丰富了情感,成熟了思想。今天,到了展示你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当你打开试卷,你会蓦然发现:这里给你的又是一个平台,有着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良好空间。只要你心情愉悦地与命题人对话,与作家作品对话,你的个性与才华就会得到最好的展示。愿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成为你永远的珍藏! 
   
   一、语文的实际运用(15分)
   
   1、自选你最喜爱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相应的田字格里。
   
   2、毕业离校之际,班主任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诗表达对同学们美好前途的祝愿;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同学,请你也用两句诗来表达对班主任的感激之情。
   
   3、请在《三峡》一文中选出三个短句替换下面语段中黑体加波浪线语句(任选三处)。
   
   清江沐抚大裂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裂谷。谷顶绝壁连天, 石峰啸傲⑴;谷岸古木苍翠,花草奇异⑵;谷内瀑布飞泻,碧流潺潺⑶;谷底绿水盈盈,倒影重重⑷。远望百里绝壁连成一片,近看则石峰独立,姿态万千。亮丽的清江从大裂谷中逶迤而来,在这里滋润着原始森林, 兴旺着远古村寨。
   
   ⑴ ⑵
   
   ⑶ ⑷
   
   4、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百岁老人巴金,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由____、____、______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小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5、古人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幅漫画中的人们却因“河水尽黑”而“临河学书”。看漫画《现代“兰亭序”的诞生》,填空回答三个问题:
   ⑴王羲之“临池学书”,是因为:
   ⑵漫画中人“临河学书”,是因为:
   ⑶漫画意在提醒人们: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你的容量有多大?是以装满知识为满足,还是不断增大容量?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18分)
   
   你的容量有多大
   
   周海亮
   
   十年前的夏天,我一个人去昆嵛山区旅游。晚上,宿在山下的一个旅店里。天热得让人睡不着,只好搬了马扎到院子里乘凉。那晚有淡淡的月光,我发现不远处的一棵柳树下,正坐着一位微胖的中年人,穿着大汗衫,倚着树干,嘴里好像还哼着什么小调。
   
   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便走过去,跟中年人搭讪。对方自我介绍后,我吃了一惊。因为他的名字我早有耳闻,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育理论家,并且,我以前曾零零散散地读过他的一些书。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
   
   和他聊了很多。一开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后来就开始向他讨教,并向他倾诉我的苦闷。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雨来。可是我却意犹未尽,于是随他去了他的房间,接着聊。
   
   “你刚才说你很苦闷?”他问。
   
   “是的。”我说,“我正在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可是我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并且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
   
   “你的基础怎么样?”他继续问,“我是说,就算他明天就把他的所有都传授给你,你能全部装得下吗?”
   
   “这……”我有些没有信心。
   
   见我支支吾吾,他拿出两个瓶子,一大一小。他把大瓶装满水,然后把两个瓶子都递给我。“现在,你把大瓶的水全部倒进小瓶里试试。”他说。
   
   当然不可能全部倒进去。当小瓶灌满水后,大瓶里剩下的水就再也灌不进去了。
   
   “你的薄弱的基础,不成熟的思想,以及你的年龄,决定了你现在的容量----就像这个小瓶。”他说,“而你那位老师的容量,就像这个大瓶。就算现在他把他的东西全都倒给你,你能装得下吗?……不过不要紧,你会慢慢地进步的。随着你基础的积累、思维的成熟、年龄的增长,你的容量就会越来越大,那时候,只要你努力,自然会把老师的东西全部拥为己有。并且,你的进步肯定会越来越快。”
   
   我记住了他的话。回去后不再急躁,牢牢地打着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着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可是两年后,问题又来了。我发现自己再一次陷入到一种毫无方向的焦虑之中,好像,我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
   
   于是,我拿着他留给我的地址,再一次找到他。
   
   听了我的诉说后,他再一次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不同的是,这次他把小瓶灌满了水。他再一次把两个瓶子同时递给我,“现在,你把小瓶里的水全部倒进大瓶。”
   
   就照他说的做。当然,小瓶的水全倒入大瓶后,大瓶里也不过只有半瓶水。
   
   “现在,你已经达到这只大瓶的容量了。”他说,“而你的那位老师,相比之下,可能是那个小瓶的容量。就算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倒给你,你也不会满的。”
   
   “那怎么办?”我问,“难道我再也不能进步了吗?”
   
   “那倒不一定。”他说。接着他再一次取出一个小瓶,灌满水,然后让我倒进大瓶。
   
   当然,这次大瓶被灌满了。可是我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你很想把自己这只‘大瓶’灌满是吧?那么,你只能再寻一只或者几只这样的‘小瓶’。也就是说,你必须继续拜师。显然,你现在的这位老师,已经满足不了你日渐增长的容量了。----当然,你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因为你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你的容量固定下来,那么,你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进步了。”
   
   他的话,再一次让我顿悟。
   
   回去后,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后来我的作品多次在市里得奖,并最终在一个独资企业做了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想,这与这位教育理论家的点拨,肯定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没有他们,我的这个瓶子,不管是大是小,也永远是空的。
   
   (原载《做人与处世》2006年第1期)
   
   6、“你的容量有多大”中“容量”指的是什么?文中“我”的容量是如何增大的?
   
   7、文中的教育理论家第一次为什么要分别用“小瓶” 和“大瓶”来比喻“我”和老师的容量;第二次为什么又反过来分别用“小瓶” 和“大瓶”来比喻老师和“我”的容量。在“我”与老师之间 “大瓶”与“小瓶”位置转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小说写了“我”与教育理论家相隔两年的两次交往。第一次是偶然相遇倾吐“我”的苦闷,第二次是专程拜访表达“我”的焦虑。请说说“我”苦闷什么?两年后又焦虑什么?
   
   9、“我”经由苦闷、焦虑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10、“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中“竟能”表现了“我”的一种什么情态?与“竟”相呼应的是哪两句话?
   
   1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这句话的理解。
   
   (二)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17分)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12、“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
   
   13、“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
   
   14、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
   
   15、“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
   
   16、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
   
   17、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大海与天河相通,在西晋张华笔下,人有奇志者乘巨槎登月,与月宫中人进行了一次奇妙的对话。
   
   天河
   
   张华①
   
   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②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③,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④粮,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注:①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著有笔记《博物志》十卷。②海渚:海中小岛。③浮槎(chá):水中浮木,竹筏,船。④赍(jī):携带。
   
   18、根据“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这一句话写出一神话故事名称:
   
   19、将“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译成现代汉语。
   
   20、发挥想像,写出文中这个有奇志者乘坐仙槎到达月球后与月宫里牵牛饮水的男子的对话。
   
   问:
   
   21、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2007年4月,“嫦娥一号”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飞向月球,迈出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你认为2000多年前张华的奇思妙想能否变为现实?
   
   四、诗歌欣赏(8分)
   
   (一)快乐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假如你不够快乐,你应该怎么办?(4分)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选自《汪国真诗选》)
   
   22、结合诗歌内容指出“稀释”和“覆盖”两个词语的意思。
   
   ⑴ 稀释:
   
   ⑵ 覆盖:
   
   23、“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
   
   (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认同诗人的看法么?(4分)
   
   论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24、“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25、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答:
   
   五、作文(50分)
   
   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个,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命题作文
   
   题目:孝敬父母二三事
   
   (二)话题作文
   
   仔细观察右边这幅题为《名著在哪里?》的漫画,紧扣画面内容以“名著在哪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漫画提示:漫画中人所坐的就是名著。 
   
   
   
   参考答案
   
   一、语文的实际运用(15分)
   
   1、(3分)间架结构正确(1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1分);汉字形体美(1分)。说明:书写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3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明:只要诗句意思相近即可给3分。
   
   3、(3分)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⑵绝巘多生怪柏 ⑶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说明:任选三句,每句1分。
   
   4、(3分)家、春、秋说明:一部作品1分。
   
   5、(3分)⑴ 学习刻苦或深造书法;⑵河水污染或河水尽黑;⑶增强环保意识。说明:一空1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小小说阅读(18分)
   
   6、(3分)吸收、容纳知识的胸襟;不急不躁,牢牢地打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说明: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7、(3分)第一次用小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基础薄弱,思想不成熟,年龄小;用大瓶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次用大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实现了对老师的超越;用“小瓶” 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一个老师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促使自己在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容量。说明:一问1分。
   
   8、(3分)苦闷:“我”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焦虑:美术教师的知识容量满足不了“我”日渐增长的知识容量,发现自己好像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说明: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9、(3分)知不足,虚心求教;教育理论家的点拨;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说明:三个方面一个1分。
   
   10、(3分)意外相遇,幸运相逢。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说明: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1、(3分)要点: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自己的容量固定下来,就可能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也就不可能取得新的进步。说明: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个2分。
   
   (二)议论文阅读(17分)
   
   12、(3分)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说明:“自我”1分,“心灵世界”2分。
   
   13、(3分)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说明:主张2分,不主张1分。
   
   14、(3分)“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说明:三问一问1分。
   
   15、(3分)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给3分。
   
   16、(3分)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给3分。
   
   17、(2分)赞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自我和心灵。说明:“赞同”或“不赞同”给1分,“赞同”或“不赞同”理由给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18、(3分)牛郎织女说明:答“嫦娥奔月”也可给3分。
   
   19、(3分)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飘浮着的船,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地来来去去。说明:直译或意译均可给3分。
   
   20、(3分)问:如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是谁?那些织妇是什么人?你们在做什么?答:月宫。我是牛郎,那些织妇是织女。我们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说明:问1分,答2分。
   
   21、(3分)中国已经具备登月能力,现有火箭有足够能量把登陆舱发射到月球上,从实现载人飞行,到载人登月成功,还有很长的路。但总有一天,张华的奇思妙想能变为现实。说明:大意相近即可给3分。
   
   四、诗歌欣赏(8分)
   
   (一)现代诗歌欣赏(4分)
   
   22、(2分)⑴用博大的胸怀对待忧愁从而低降忧愁的程度。⑵用快乐驱遣忧愁。说明:两个词语一个1分。如果“稀释”只答出“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降低”,给0.5分;“覆盖”只答出“遮盖”,给0.5分。
   
   23、(2分)忧愁是一个人因遭遇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产生的苦闷。打开尘封的门窗,走向生命的原野。说明:两问一问1分。
   
   (二)古代诗歌欣赏(4分)
   
   24、(2分)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说明:回答“文学才华”不给分。
   
   25、(2分)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两种答案都给分。
   
   五、作文(50分)
   
   基本要求
   
   有真情实感;立意新颖,想象合理;鼓励开放性表达,鼓励有独特的写作个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有关,并且拟题正确。
   
   一类卷(50~45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严谨,构思新颖;字体美观,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二类卷(44~40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准确,语句通顺,语病较少;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衔接自然;字体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干净。
   
   三类卷:(39~35):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具体;语句大体通畅,语病较少;结构基本完整,层次清晰;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四类卷(34~30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题离题;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草草收尾;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五类卷(29~0分):离题,无中心,无内容;语言混乱,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难成篇章,有头无尾;字体难看难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1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作文优秀范文(2篇)
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恩施州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图片版)
2020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作文优秀范文
湖北省恩施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湖北省恩施市初中毕业生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恩施州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
201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作文《润泽心灵的美好时光 》优秀范文(5篇)
2016年湖北省恩施中考作文《星光灿烂好_____》优秀范文(2篇)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2015届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4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4年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3年湖北省恩施中考作文之二情景作文优秀范文(4篇)
2013年湖北省恩施中考作文之一《带着____去远行》优秀范文(4篇)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3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大纲解析
2012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满分作文:平凡撑起世界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恩施自治州中考作文《家乡的名片》《友邻相伴》优秀范文(5篇)
2011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湖北省恩施中考满分作文:破茧成蝶
200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恩施州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湖北省恩施州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课改区)
2005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