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3(2课时)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07


 景泰蓝的制作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并根据事物自身的特点以及读者的认识实际,安排详略,区分主次的特点。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列数字、比较、分类、比喻等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平易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平易,通俗易懂。采用教师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详略及语言特点等几个要点质疑,由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再由教师评析总结的方式进行。
   
     2.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纠正学生可能读错的字音,解释词语;理清文章层次和说明顺序;区分说明的详略。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教师:叶圣陶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文章,请同学说出篇名,并就你所知道的,对作者作简要介绍。
   
     要求答出:
   
     1.篇名: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2.简介: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教师补充: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而且发表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对语文教学和教材的规范化有独特的贡献。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课文说明。
   
     教师:《景泰蓝的制作》写于1955年3月22日。作者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即本文和《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本文开头提到的“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当时位于崇文门外一条胡同的一所破旧的大四合院内。该厂设备非常简陋,几乎全部靠手工操作。
   
     三、熟悉课文。
   
     请二至三名学生顺次朗读,教师将学生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每个学生朗读后,教师均就学生朗读情况作指导性小结,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前提下指出不足。
   
     朗读完课文,让学生说出黑板上的字的正确读音,教师板书:
   
     铜器作(zuō):作坊芨:(jí)。
   
     蘸:(zhàn) 铬:(gè) 硒:(xī)
   
     拌和:(huò)铁屑:(xiè),碎末
   
     机械:(xiè)
   
     四、分析课文。
   
     教师:这节课主要解决几个问题(板书)1.文章的内容及详略安排2.文章的结构层次3.文章的说明顺序。
   
     以上几点是读过一篇说明文后,首先应理清的问题,这就是所谓对文章的“总体把握”。
   
     先谈第一个问题:文章的内容及详略安排。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教师明确:文章主要介绍了景泰蓝精细而复杂的制作过程。而其中以对“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的说明为最详尽。“掐丝”部分,课文不仅介绍了由粘丝、烧焊到清洗的各个步骤,而且介绍了掐丝的构图特点和所费工时。“点蓝”部分,在说明了什么叫点蓝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后,又分别介绍了色料的原料、研磨方法及如何填色料。其中对填色料的介绍尤为详尽,从盛色料的工具,舀色料的家伙的形状,色料填在哪里和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直到烧后又如何填、填几回,填后需再烧等等,无一不介绍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至于其它部分,除“制胎”介绍略详外,“烧蓝”、“打磨”及“镀金”各部分的介绍都比较简略。
   
     教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即文章的结构层次问题。
   
     就文章大的层次划分,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即: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进行介绍说明的缘起;第2自然段至结尾为第二部分:说明景泰蓝的制作。
   
     2.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进行介绍说明的缘起;第2自然段至第1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小结、强调景泰蓝为手工制作的特点。
   
     教师评析、明确:
   
     第一种结构层次划分比较相宜。第一种划分之所以不将文章最后一段划为第三部分,是因为这一自然段作为小结不是针对整篇课文而言,而是就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六道工序而言,所以仍属于“景泰蓝的制作”的范畴,因而不能单独和第一部分构成平列关系,只能和制作过程合在一起与第一部分构成平列关系。
   
     教师:最后,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文章的说明顺序问题。
   
     估计学生一般都能作出“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分六道工序进行说明”的回答。
   
     教师评析、明确: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课文中介绍景泰蓝的制作的部分,同学们的回答只包括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而漏掉了结尾总括说明的一段。所以回答有缺陷。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本文先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而后总括式地介绍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的特点;而制作过程则又是以工序的先后为序逐一介绍的。所以是先分后总,而分的部分又是以制作过程的先后为序进行说明的。
   
     四、布置作业:
   
     1.笔答题(写在作业本上):请写出这篇课文简明的段落提纲。
   
     2.思考题。
   
     ①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②六道工序中,课文为什么对“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作详细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弄清课文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的原因;体会本文语言准确、平实、通俗、自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笔答作业。
   
     教师可选叫2—3位学生按上课所留作业回答,然后可出示小黑板或当即板书加以明确。板书内容:(说明后面括号内的序号表示自然段)
   
     (一)交代对景泰蓝的制作进行介绍的缘起(1)
   
     (二)具体介绍景泰蓝的制作(2—17)
   
     1.景泰蓝的制作过程(2—16)
   
     ①制胎(2—3)
   
     ②掐丝(4—9)
   
     ③点蓝(10—13)
   
     ④烧蓝(14)
   
     ⑤打磨(15)
   
     ⑥镀金(16)
   
     2.小结:强调景泰蓝的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特点(17)
   
     二、由上节课所留的思考题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留的第一个思考题是:再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回答此题,要求学生先简要说出每道工序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说明操作步骤,然后找出说明方法。
   
     要求回答:
   
     1.制胎:先说明用红铜作原材料及原因,再以“圆盘子”、“比较大的花瓶”及“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烟盒之类”为例,介绍了“设计”、“尽打”、“圈”、“重叠”、“接合”等操作步骤,最后又以“铜器作”作比喻加以证明。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举例(典型举例及一般泛举结合)、比喻的说明方法。
   
     2.掐丝:先给“掐丝”下定义,后以“粘一棵柳树”为例说明粘丝的步骤——“剪”、“夹”、“蘸”、“粘”。再以“刺绣”作喻并进行比较,说明工作的精细。接着介绍了景泰蓝器物“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图答的线条“一般是繁笔”及其道理以及以“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为例,说明其用工之多,并与“刺绣、刻丝、象牙雕刻”作比较,突出其制作“细密”的特点,再与粘丝相衔接,介绍烧焊——“喷水”、“拌和”、“筛”、“烧”和清洗——“煮”、“洗”的步骤。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点蓝:先介绍什么是“点蓝”以及“景泰蓝”名称的由来,再介绍点蓝所用的色料,并分类说明色料“因所含的金属矿质不同”而颜色各异。然后介绍点蓝的步骤——“捣碎研细”、“筛”、“吸”、“和着水”、“舀”、“填”、“烧”、再“填”、再“烧”。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诠释、比较(“跟涂在瓷器表面的釉料相类)、分类、比喻(“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挖耳似的”)等说明方法。
   
     4.烧蓝:简单地介绍了设施、燃料、过程及时间。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像烧得正旺的煤”)。
   
     5.打磨:简单介绍了打磨的三道工序及所用材料。主要采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所谓平整……”、“目的在使成品……旁的木炭都不成。”
   
     6.镀金:只说明了镀金的部位及方法——“电镀”。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在介绍景泰蓝的制作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分类等多种说明方法。
   
     教师需着重说明:
   
     1.像“比喻”等,在记叙文中的应用属于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清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多为论证方法,可以使道理浅显易懂,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用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或叫“打比方”),可以把事物或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具体,使人有明了、透彻的了解。
   
     2.下定义和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是严格确切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含义(内涵)及适用范围(外延)。
   
     如,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诠释是对事物所做的一般性的解释、说明。
   
     如,文学是艺术或文学是语言艺术等。
   
     教师:下面谈上节课留的第二个思考题:六道工序中,课文为什么对“掐丝”、“点蓝”两道工序说明详细?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因为这两道工序最关键最复杂,又是一般读者所不知或知之甚少的内容,所以必须详细说明,读者才能明白;同时,这两道工序又最有特色,它们是景泰蓝制作的独特工艺流程,所以要详细介绍。
   
     教师:最后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的语言具有准确、平实、通俗、自然的特点。
   
     读这篇课文有平白如话之感,不同于一般科研专著那样大量使用专用术语。只是各道工序的名称使用了“制胎”、“掐丝”、“烧焊”、“打磨”、“镀金”等术语,这是非用不可的,而且这里用术语,既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炼,而且也能使读者易于把握每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至于第2段中的“延展性”,第6段的“膨胀率”,第17段的“机械力”等,读者一般都能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
   
     课文语言的口语化更体现了准确、通俗、平实、自然的特点。
   
     比如各部分之间的衔接,课文运用了“现在把……说一说”,“第二步工作叫掐丝”,“于是轮到涂色料的工作”,“现在该说烧的工作了”等语句,准确而平实自然。
   
     再如说明景泰蓝制作的特点时,作者用了“算是借一点机械力”,“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那非纯用手工打磨不可”等语言,扑实,通俗。
   
     这类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学生容易举出并体会其特点。
   
     三、总结。
   
     教师提问:请同学归纳一下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师板书:
   
     写作特点:
   
     1.按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以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2.综合运用了下定义、诠释、举例、比喻、比较、列数字、分类等多种说明方法。
   
     3.语言准确、通俗、平易、自然。
   
     教师:最后再提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除去知道了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之外,还应体会到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还应体会到制作景泰蓝的工艺师们高超的智慧与技艺和工作的辛劳,以及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钦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思考和练习〕第一、第四、第五题按要求写在书上。
   
     2.第三题请同学在书上画出有关文句、第四题区别同义词、第五句说明语病,同学课下查工具书、思考,以备下节课提问。
   
     3.〔思考和练习〕的其它问题课上业已明确,同学回忆一下即可,不必作答。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12页)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6
《景泰蓝的制作》学案3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5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33页)
《景泰蓝的制作》同步训练
《景泰蓝的制作》练习题
《景泰蓝的制作》flash课件1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14页)
《景泰蓝的制作》说课稿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4
《景泰蓝的制作》课堂实录
《景泰蓝的制作》学案
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原文阅读
《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
《景泰蓝的制作》同步练习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3
《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2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4
职业中专《景泰蓝的制作》ppt课件1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2
《景泰蓝的制作》flash在线欣赏2
《景泰蓝的制作》flash在线欣赏1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