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诉肺腑》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8


<<诉肺腑>>教案设计
【自读程序】
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31、32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解说: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熟悉情节,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准备。)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学生通过寻找、朗读、讨论的方式理解。
明确:
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解说: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明确:宝钗。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又“连忙就走\'。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
明确: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论门弟,一个是侯门之后;一个是皇商之家;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解说: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明确:
例①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分析: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解说: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自读点拨】
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明确: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难,其实也实在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话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
(解说:此环节旨在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
【自读思考】
阅读《红楼梦》第29回的相关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且说宝玉因见黛玉病了,心里放不下,饭也懒怠吃,不时来问。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听你的戏去罢,在家里做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大不受用,今听见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怎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要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黛玉说了这话,倒又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黛玉听说,冷笑了两声道:“你白认得了吗?我那里能够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宝玉听了,便走来,直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一时解不过这话来。宝玉又道:“昨儿还为这个起了誓呢,今儿你到底儿又重我一句!我便‘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黛玉闻此言,方想起昨日的话来。今日原是自己说错了,又是急,又是愧,便抽抽搭搭的哭起来,说道:“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何苦来呢!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原来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却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刻有了你,你心里竟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口里说不出来。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同情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你了。”
1.这些文字主要写什么?
2.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宝黛二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
《诉肺腑》课堂实录
曹雪芹《诉肺腑》mp3音频朗读
《诉肺腑》《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玉之死》教案及练习
《诉肺腑》教案5
《诉肺腑》说课稿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练习(2)
《诉肺腑》同步练习
《诉肺腑》教案4
《诉肺腑》教案3
《诉肺腑》《宝玉挨打》《香菱学诗》《抄检大观园》同步训练题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诉肺腑》ppt课件4
《诉肺腑》课件3
《诉肺腑》课件2
《诉肺腑》课件1
《诉肺腑》课件
《诉肺腑》教案设计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