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华罗庚》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0


华 罗 庚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⑵基本解读 

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多生活事实可能是芜杂的,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这篇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 1 )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 2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 3 )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文章的脉络仍然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第二,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第三,作者仍然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 

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 1930 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 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才分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 2 )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这个故事为后文埋下伏笔。文章的这种写法有内韵。( 3 )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他已经走过了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文章又讲述了几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算题、“罗呆子”的绰号、可怕的伤寒症等,以此来展现华罗庚青少年时期的数学天分、艰苦自学的情形以及选择数学为人生目标的过程。其中,华罗庚选择数学当作自己人生目标的故事特别令人感慨。年青的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病好之后,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我选中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华罗庚作出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命选择,心无旁骛,专攻数学,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才分。祸福相倚,华罗庚的生命又一次应验了中国古语。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和《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两部分,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一面简要的描述华罗庚的生活变迁,一面用大量具体翔实的资料,说明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就。用大量文字描写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就,凸现了传主作为一个数学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文章着重谈到的华罗庚数学成就有:( 1 )研究堆垒素数论。堆垒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都是这个学科中的著名问题,华罗庚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将他的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1941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 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 2 )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特别是典型域方面的研究,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突出贡献之一,他的《数论引论》受到高度评价。(建议:关于华罗庚的数学成就本身,不必花太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述,但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来,有利于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也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描写华罗庚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写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对于华罗庚爱国情怀的表现,文章也是在时间顺序的框架之中、在华罗庚生平经历的延展之中来表现的,这样,就写出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1 )、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鸇铺地飞”现实的愤慨和忧虑。( 2 )、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 3 )数学下乡。 1958 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领会华罗庚为学为人以及他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 在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华罗庚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是古稀之年的华罗庚利用比喻对于自己的警戒。课文运用了大量材料,谈到华罗庚成功道路中“实”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等。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引用华罗庚的诗词来描述他的生活经历表达其人生感受,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之一。此题希望学生能够领会文章的这一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 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在大量理性的、抽象的数字描述中,又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情趣来。文章主要选择了华罗庚的四首诗,第一首是写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的扉页上,既表明了华罗庚对于中国古代算数的天才般的理解和发挥运用,又说明了华罗庚特别强调勤奋:“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第二首诗表现了华罗庚在抗战时期国破家亡时代的思想情绪。第三首诗形容了华罗庚将研究室里的数学运用于工厂田间后的喜悦心情。第四首词表达了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兴奋情绪和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规划。这些诗词,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 

⑶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使学生掌握传记文章的一个基本描写手法: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相关材料,记叙人物生平,为人物做传。特别要注意的是,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紧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该重点标注出来。当然,为了流利顺畅地叙述传主的生活,一般性的衔接事件的那些时间也不妨有选择性的交代清楚。建议:在指导学生阅读此篇传记文章时,可以教学生先标注出一些重要的时间,这样便于他们迅速理清文章脉路,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参考答案 ① 1930 年 

② 1932 年秋天 

③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④华罗庚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⑤ 1950 年 

⑥华罗庚获得国家科学奖励一等奖 

⑦ 1958 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华罗庚》教案、笔记、PPT课件
《华罗庚》教案9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学设计2
《华罗庚进清华园》教案1
《华罗庚进清华园》ppt课件1
《华罗庚》教学反思
《华罗庚》说课稿
《华罗庚》实用学案
顾迈南《华罗庚》课文原文阅读
《华罗庚》导学案
《华罗庚》教案8
《华罗庚》ppt课件5
《自学成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ppt课件1
《华罗庚》教学实录
《华罗庚》同步练习
《华罗庚》ppt课件4
《华罗庚》教案7
《华罗庚》教案6
《华罗庚》教案5
《华罗庚》教学设计4
《华罗庚》教学设计3
《华罗庚》ppt课件3
《华罗庚》ppt课件2
《华罗庚》教案2
《华罗庚》重点、难点与对策及同步练习
《华罗庚》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