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4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民族形象的诗意探寻  
民族情感的深情体验  
——《我爱这土地》《赞美》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地点:安徽省凤台一中高二10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人:落梅飞晓霜  
教学设想:通过老师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诵读讨论的方式,探寻诗人在作品中对民族形象的诗意描绘,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优秀诗人、诗歌的热情,强化学生民族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四首》中的最后两首,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给我们写出今天要上的两首诗的题目与作者?  
一同学上来写。(学生写时,老师简介作者,艾青和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学生写完走下。  
师:谢谢这位同学,他写得很认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告诉我,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块阅读。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  
生:因为这两首诗都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歌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师:很好,这位同学指出了两首诗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这两首诗都写于抗日战争年代。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诗的后面有写作年代。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把这两首诗再朗读一下,看这两首诗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学生朗读、讨论)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下?  
生:《我爱这土地》歌咏的是土地,《赞美》写的是农民。  
师:仅仅是土地与农民吗?  
生:土地象征了祖国,农民象征了民族。  
师:我们能不能说两首诗都歌咏了民族呢?  
生(齐答):可以。  
师:这又是一条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阅读的理由啊,请同学们说出这个民族的全称。  
生(齐声):中华民族!  
师: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啊?  
生(争先恐后):古老的、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民族。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勤劳善良智慧的民族,你们为自己是这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吗?  
生(沉默,少数几人轻声):骄傲。  
师:同学们的反应很淡漠啊!再请同学们读诗,看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只找到一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师: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表现了什么吗?  
生:抗日战争带来的苦难。  
师:什么?抗日战争带来的苦难?抗日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是苦难啊?  
生:不!我说错了,是日本侵略给我们带来的苦难。  
师:你怎么知道是日军的侵略呢?  
生:因为这首诗写于1938年,是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后。  
师:很好,看来了解一首诗的创作年代对理解一首诗是非常关键的啊,同学们可以再深入思考一下,“暴风雨”是不是仅指日军的侵略呢?  
生:还可以是鸦片战争吧?  
生:也可以是八国联军的入侵。  
师:很好!同学们对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很熟悉啊,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句理解为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存啊!请同学们读一读《赞美》,能不能找到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描述。  
生:有这么一句“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师:一百多年的蹂躏的确是一种耻辱,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身影变得佝偻,那么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  
生(齐答):有  
师:当然有。因为今天便是明证。但如果生活在1938年或1941年你还会这样认为吗?诗人有没有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生:有,“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就能说明这一点。  
师:是啊,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并且诗人说是“无比温柔的”,这是《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表现的。《赞美》一诗中有吗?请同学们找一找,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意见。  
(学生读诗,交流讨论)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他找的结果。  
生:“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师:“已经起来”是什么意思啊?  
生:说这个民族已起来反抗了。  
师:反抗!因为有了反抗,我们才会有摆脱耻辱,迎来黎明的希望啊!你的同桌和你的一样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你们没交流吧?要交流啊!真诚的表达自己,真诚的倾听别人,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啊。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同桌的意见?  
生:我同桌认为这几句可以表现我们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  
师:你能理解他为什么选择这几句吗  
生:我想这几句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具体表现吧。  
师(问该生同桌):你是这样想的吗?  
该生同桌(笑):是的。  
师;被人理解你感到幸福吧。(全班学生会心地笑)当然理解别人同样是幸福的。这个问题你俩完成的很好,从大家的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你俩的羡慕。的确“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抗的具体表现。《我爱这土地》一诗中也有反抗吧?  
生:有。  
师:请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不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愤怒,这说明他对诗句的理解很透彻。你能不能说一下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很关键?  
生:“悲愤”、“激怒”。  
师:还有别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个很关键  
师:好,你请坐,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以为“永远汹涌”和“无止息”也很重要,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  
师:多么好的理解啊,你能举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生:有抗日战争,鸦片战争。  
师:还有吗,谁能补充 啊?  
生:三元里抗英,还有甲午战争。  
师:同学们不仅熟悉我们民族遭受的苦难,同时也很熟悉我们这个民族进行的反抗啊!当然,这些反抗只有抗日战争彻底的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其他的反抗其结果“仍是聚集着黑暗”但我们的民族在反抗的路上“从不回头”!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执着坚定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吗?下面请同学再深情的将这两首诗朗读一下,结合我们刚才所做的分析,归纳这两首诗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形象。  
(学生朗读)  
师:好,哪位同学能谈一谈?  
生:这两首诗表现了一个遭受侵犯凌辱却一直没有放弃反抗的民族的形象。  
师:还有吗?  
生: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有美好未来的民族的形象。  
师:这位同学补充的非常好。这是一个饱经列强凌辱的民族,这是一个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民族,这又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民族。这是一个成熟伟大的民族,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的爱这土地,穆旦才会对它深情的赞美。同学们愿意为这土地献出你们深情的赞美吗?  
生(齐答):愿意!  
师:对自己挚爱的事物进行赞美,我们好像多爱用甜美的嗓音婉转的喉咙进行歌唱,但艾青为什么说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啊?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啊?  
生:因为诗人一直在为民族歌唱的,从嘹亮的声音歌唱到声音嘶哑,甚至声音嘶哑了他还在为民族歌唱,这就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民族的爱是坚定的、深沉的。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好,对民族的挚爱使诗人喉咙嘶哑了也要歌唱,那怕从口中喷射出血丝来,一直到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多么可爱善良的伟大诗人啊!《赞美》中有这样的情感吗?  
生(齐答):有啊  
师:这样的诗人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我也喜欢他们。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除了他俩之外,你们还喜欢哪些诗人?  
生(争先恐后地):徐志摩、白居易、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李商隐、陆游、辛弃疾、文天祥……  
师: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诗人,他们都写下了优美的诗篇,他们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我又有一个问题,如果艾青、穆旦可以与上面的这些诗人相遇,他们和上面的哪些诗人更容易心灵交汇,心心相印?  
生(议论、选择、明确):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他们都非常强烈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  
师:说的多好啊。还有原因吗?谁能再谈谈?  
生:还因为他们都生活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忧患,充满了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渴望。  
师:理解得很透彻,表达得也非常完美。我们应该用掌声来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  
(学生热烈鼓掌)  
师:是啊,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空内,但他们的情怀是一致的,灵魂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优秀的伟大诗人,他们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写下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有血性的文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歌唱,用自己的灵魂歌唱,是在用自己生命的全部歌唱。他们留下的不是文字,而是生命中最精美高贵的斑斑血痕啊!有了这样的诗人,我们面对苦难才不会感到孤独,有了这样的诗人,面对苦难我们的内心才会有力量。同学们,你们为我们中华民族拥有这样的诗人感到骄傲吗?  
生(齐答):感到骄傲!  
师:你们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自豪吗?  
生(齐答):感到自豪!  
师:听到你们热烈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我想屈原也会感到欣慰,艾青、穆旦都会感到欣慰。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一个问题,今天我问了两遍,而同学们却给了我不同的回应,知道是哪个问题吗?  
有学生小声嘀咕:是问我们“是否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吧?  
师:对!是这两首诗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唤起了或者说强化了我们的民族情感。也许我们今后再也不会面临诗人所面临的民族苦难了,但那种民族的忧患意识,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希望自己的民族强大起来的渴望不能没有啊!快下课了,请同学们深情地把这两首诗再读一读,把艾青的背下来好吗  
生(齐答):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太空一日》课堂教学实录
《太空一日》课堂实录
《时间的印记》课堂实录
《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实录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堂实录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堂实录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堂实录
《驱遣我们的想象》课堂实录
《蜀相》课堂教学实录4
《背影》课堂实录3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节选)
《苏武传》课堂实录
《谈创造性思维》课堂实录
《美丽的颜色》课堂实录(获奖课例)
《五石之瓠》课堂实录
《一着惊海天》教学实录
《渡荆门送别》课堂实录
《杞人忧天》课堂实录
《穿井得一人》课堂实录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5
《“飞天”凌空》教学实录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实录片段
《逢入京使》教学实录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过秦论》教学实录4
《回延安》课堂实录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3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